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 表達藝術治療的迷思(一)
樸思藝術成長中心 Imbrace Artraining Center 2020-01-02 12:08:05

筆者是一位表達藝術治療師(IDEC®),當遇上新認識的家長或工作夥伴時,常常都會遇到這幾個問題,「甚麽是表達藝術治療?」、「表達藝術治療與藝術治療一樣嗎?」、「是不是圖圖顏色就可以知道我的內心世界?」因此,筆者總結了當中的一些疑問,與大家深入淺出分享一下。


甚麽是表達藝術治療?

表達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s Therapy, 簡稱EXA)是由三位學術先驅 Shaun McNiff、Paolo J Knill和 Norma Canner 於1970年代初在美國Lesley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創立。它是在心理治療、輔導、復康和治療教育的背景下另一個的治療取向。近年,EXA已推廣至全世界,表達藝術治療師遍布世界各地的臨床治療中心、教育機構和非政府組織。EXA自2004年起傳入香港,在社福界亦漸漸被廣為認識,不少機構已開始應用表達藝術在其服務當中。


表達藝術治療是一跨學科的方法,融合了心理學、美學、藝術和人類學的知識。EXA指出人與生俱來擁有美感﹑想像力和創造力,透過深化五感的經驗(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和培訓藝術創作的能力,以包括視覺藝術﹑音樂﹑戲劇﹑舞動及創意寫作五種主要的藝術形式體現出來。


表達藝術治療能給我帶來什麼/幫到什麼?

表達藝術治療師會按個人或團體需要而訂立合適的治療目標,以下為一些常見的主題:

- 發掘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 提升合作能力與社交能力

- 提升表達能力與觀察能力

- 提升積極性(Motivation)

- 提升安全感及緩解依戀(Attachment)症狀

- 發展想像力(Imagination)、專注力(Attention)、創造力(Creativity)

- 釋放情緒、壓力

- 轉化(Transform) 負面情緒或創傷經歷

- 發掘自由探索的能力

 

甚麼人需要表達藝術治療?

人本是有美感感知的存在,任何人都可以做出「美」(Beauty ) 的作品。所以EXA沒有年齡、智力和身體限制的界限,不論小孩、成人、長者及不同能力的人士均可參與。筆者特別推薦給以下朋友:

- 關注身、心、靈健康人士

- 長期受壓力人士(如工作壓力、家庭壓力) 

- 受情緒困擾的人士(如焦慮、抑鬱、創傷壓力症候群)

- 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如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 對未來感到㥬惶困擾人士


我沒有任何藝術創作經驗,我可以參加嗎?

當然可以!EXA沒有對與錯、美與醜的批判,強調在安全的框架下讓參加者自行選擇(Active participation)怎樣做(How)、何時做(When)和做甚麽(What)。表達藝術活動的創作包含個人創作與集體創作,既能培養參加者獨立處事的能力,亦會鼓勵參加者配合團體步伐,建立互助互信。


治療師是否看見作品,就可以分析我是個怎樣的人?

不。表達藝術治療師不會隨意單憑作品作出任何判斷和解釋,因為表達藝術是一個資源為本(Resource-based)的介入,即是透過藝術創作和治療師的引導,讓參加者有所發現和得著,繼而讓參加者把得著總結到日常生活中,過程中不會分析參加者是個怎樣的人。


下回將會分享更多表達藝術與其他介入手法的異同,讓大家對我們有更深入的了解。


================================

筆者:王域治先生 Nic Wong(表達藝術治療師(IDEC®) / 註冊社工 / Imbrace創辦人)

愛自然愛動愛挑戰愛天馬行空,不甘現狀,常常思考怎樣衝出框框創造新玩兒。

瑞士歐洲研究院(EGS)表達藝術治療副修心理學碩士畢業,熱愛瑞士的青草藍天,更愛香港的人情味和廣東話的鏗鏘味。Nic熱愛兒童及青少年工作,在不同機構及學校服務超過10年後,希望突破現今社福制度框架,與友人創立Imbrace。「Imbrace」取自Embrace(擁抱)一詞,即在藝術中讓人擁抱自己;Imbrace的理念是I'm brace,即在治療室內,我們會是你的支撐,讓你在生活中成為自己的支撐(In Art, I am your brace. In Life, you are your brace)。我們期望在藝術中,與孩子及家長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歡迎與我們聯絡作免費服務評估(6101 6696)。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