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都可以在「元素周期表」內找到的話,那麼,建構人類內在最核心的元素,又可以在哪裏反映呢?一班關注身心靈健康的專業人士,包括社工、生命教練、劇場導師等,最近就仿效「元素周期表」,把118個與人類內在需求、感受和特質相關的元素,製成「內在元素周期表」及圖卡,希望幫助家長透過卡牌遊戲,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及孩子的內在需要與情感,增進彼此連結,促進溝通。
「內在元素周期表」橫空出世,源於生命教練周凱旋(Karen)在2019年帶孩子參加香港科學館舉辦的科學節。當日活動之一,是觀看化學元素的真實原貌,但她眼球卻很快被攤位內的「元素周期表」吸引住,「我看見『元素周期表』內有118個元素,覺得很詫異,因為我記得讀書時沒有那麼多,於是問當值義工,他解釋,最後那幾個元素是近年才發現」。好奇心爆棚的Karen,即看看新增了什麼元素。「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個元素符號Lv(鉝),當刻我馬上聯想到Love(愛),但身邊很多朋友卻笑說只想起名牌手袋!」
周凱旋(受訪者提供)
118元素符號 演繹內在特質
這個奇妙經歷,令近年專注於學習「內在小孩」心靈療癒的Karen,對「元素周期表」有一個嶄新的看法。她心想,既然她能把元素符號Lv解作Love,那麼,餘下的117個元素符號,又可否同樣演繹為人類內在一些核心特質呢?「開始時,我留意到『30 Zn』和『40 Zr』這兩個元素符號,可能是最難搞的,但靜心研究,發現Zn可與Zing(熱忱)連繫、Zr可以代表Zealotry(狂熱)時,便頓時很興奮,也相信其他元素符號亦難不倒我呢!」
憑着一股傻勁,Karen只花了2天,便完成了這個浩瀚的配字工程,然後再與友人集思廣益,看看有無一些很重要的內在特質或狀態被遺忘了,或者一些概念被重複了。稍作修改後,全球首個「內在元素周期表」便正式誕生。
「內在元素周期表」涵蓋了不同特質,當中有被傳統視為負面的狀態,但創作團隊認為,任何特質都有其重要及美好的部分。(受訪者提供)
無特定玩法 可演變不同遊戲
但它演變成圖卡,又是另一個故事。Karen笑言︰「當初我創作『內在元素周期表』,純粹覺得好玩,沒想過要做什麼。」直至後來,認識了同樣關注身心靈健康的註冊社工兼劇場導師陳啟邦(Aki),他提議把創作活化成一個集遊戲、學習與身心靈療癒的多用途圖卡,二人才認真籌組班底成立Periodic Table,更請來烏克蘭畫家畫插畫,精雕細琢下,實體卡牌的初版於今年初終於面世!
陳啟邦(受訪者提供)
內在元素卡歸納成5大類:存在(Being)、感受(Feelings)、需求(Needs)、願望(Wishes)和魔法資源(Magical Resources)。毫無疑問,若家長把這套圖卡當作英語教材,肯定大有裨益;但問到Karen,這些英文生字會否窒礙年幼的孩子參與卡牌遊戲呢?「我相信即使年紀較小的孩子,不靠文字,單看圖畫都能產生感受。它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幫到家長跟子女展開心靈對話。」
「內在元素周期表」靈感來自「元素周期表」,可以歸納成5大類,包括「存在」(Being)、「感受」(Feelings)、「需求」(Needs)、「願望」(Wishes)和「魔法資源」(Magical Resources),當中包含了118個與人類內在需求、感受和特質相關的元素。(受訪者提供)
至於具體如何玩?團隊一眾成員異口同聲說「無特定玩法」。Aki就以啤牌比喻,「一副啤牌,可以用來玩『十三張』,又可以玩『鋤大弟』、last card、『釣魚』等,可演變出很多不同的遊戲,這套圖卡亦一樣」。
圖卡沒有特定玩法,玩家可以稍加遊戲規則,例如是「交換卡牌」,便能幫助玩家建構或重塑價值觀。(受訪者提供)
先設問題後抽卡 引導分享感受
經朋友推介而接觸這套圖卡的兩女之母Angel,也自創了不同玩法,其中他們一家人最喜歡的模式,是先設一條問題,然後抽卡,再憑手上卡牌一起討論。舉例,Angel兩個女兒前陣子很喜歡到某公園,在那裏有很多不同體驗,有一晚,9歲小女兒玩卡牌時突然默念︰「我很想再去那個公園玩,但我去那個公園玩的時候,是有什麼感受的呢?」Angel不諱言,覺得問題有點莫名其妙。「我心想,你不是應該很清楚自己有什麼感受嗎?况且,要麼就是開心,要麼就是傷心,難道還有其他嗎?」
小女兒隨意一抽,抽到「101 Md(Misunderstood)」這張卡。她問媽媽這個英文生字是什麼意思,當媽媽告知解作「誤會」時,小女兒便恍然大悟說︰「我記起了,我上次在公園裏跟一個小朋友,因為排隊問題產生了一些誤會。」Angel表示,正因為遊戲沒有既定規則,所以當下就決定暫停一會,請小女兒先講述當日事件,然後再引導她分享內心感受。「細女說,如果不是抽到這一張圖卡,其實已經忘記了這件事。但她形容,說出被人誤會的冤屈後,整個人都舒服了。」
又例如大女兒正接受長期的牙齒治療,每次治療都為她帶來痛楚與無力感。Angel透露,於某天覆診前她們一起玩卡,大女兒一直思索,究竟需要建立哪些能力,才能紓緩治療期間的不安感呢?結果,她抽出了「91 Pa(Parents)」一卡。這張卡,令之前一直費煞思量、很想幫女兒減輕痛感的Angel,突然有些啟發。她直接問女兒︰「其實你痛的時候,最想怎麼樣?」怎知女兒回答︰「我沒有想過會不痛呀,反而是,如果我真的很痛時,最想你用手掂着我,讓我知道,你在我身邊!」這一段對話,令Angel內心得到很大的療癒,「我做媽媽,有時都會驚,因為我實在沒什麼能力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但原來我的存在,對孩子來說已經有一種安撫作用」。
圖卡用家Angel(右)很喜歡藉着「內在元素周期表」圖卡,與女兒互相分享內心世界,更因而知道小女兒在公園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誤會的一次不愉快經歷。(受訪者提供)
交換卡牌 建構或重塑價值觀
在Aki眼中,這套圖卡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表達的都關乎個人的內在情感,因此透過簡單如「交換卡牌」的遊戲方式,已經幫到大小朋友建構或重塑價值觀。「舉例,我們有時會這樣玩︰玩家開始時有10張卡牌,然後,要經歷幾輪跟別人交換卡牌,以及棄掉某些牌,最終僅可保留3張。在這個過程中,玩家會有很多取捨,從中便有機會反思,究竟哪些東西,對自己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呢?彼此有很多有意義的討論。」
本身是桌遊發燒友的註冊社工區崇基(Kenny)則補充,「內在元素,其實人人都有,因此,這套卡牌並無教曉我們一些新的智慧,或我們不認識的東西,它只是喚醒一些我們本來認識、明白但卻忘記了的東西」。
區崇基(受訪者提供)
「內在元素周期表」118個元素中,包括很多負面狀態,例如Rage(暴怒)、Tantrum(發脾氣)、Argue(吵架)等,家長又應該如何跟子女探討這些部分呢?Aki表示︰「其實這些所謂『不好』、『負面』的東西,都是我們內在一些很重要的元素。正如吵架,往往是因為別人不同意你所相信的價值,而你繼續堅持,才會導致這個場面。但吵架本身都有作用,可以讓你表達自己的想法」。
Kenny也認為,毋須用一種「二元對立」的觀念,去看每個人的特質,「『特質』無分好與壞。Bill Gates也說過,他會讓懶惰的人去做困難的工作,因為懶人能找到做這件事的簡單方法。所以,我們不妨嘗試用一個新角度去重新理解、演繹固有的觀念,從『不好的地方』看到它美麗的部分。」
「內在元素周期表」圖卡,每盒$288。訂購詳情︰shorturl.at/4Lvkb(受訪者提供)
====
原文轉載:《明報》香港學校網《內在元素:內在元素遊戲牌 展開親子心靈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