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孩子眼中的辣椒
樸思藝術成長中心 Imbrace Artraining Center 2020-08-20 00:20:01

辣椒,味辛,不討好;氣味強烈,也不討好。孩子們普遍不愛吃。但偏偏在這節小組中,它成為孩子們追捧的寵兒。可惜,它不是一隻真的辣椒,而是一塊辣椒形狀的海棉。筆者在小組中要求孩子每人只有一款顏色,透過彼此分享和溝通,讓自己的作品更豐富,更有色彩。所以,孩子們紛紛圍向「辣椒」沐浴其中的碟子,那隻紅色顏料的主人。


「可不可以借你的辣椒?」

「我跟你交換辣椒好嗎?」


「我想要紅色的辣椒呢!可以嗎?」(明明那塊海棉是綠色的,那是碟子的顏色,孩子就是如此率真!)


「辣椒」一下子被寵幸,顏料的主人當然受寵若驚,過去數節小組首嘗其他組員如此的禮貌對待,也讓他禮貌起來,以友善的語調開始維持秩序。


「你先問,我讓你先。」


「你不可把你的海棉浸在我的顏色呀。」


「(指著藍色的碟子)我也想用你的呢,我們交換吖。」


就這樣,孩子們漸漸形成了他們獨有的機制,先詢問,後交換,學習等待,用完放好讓下一位繼續。筆者靜靜的看著,滿意的笑著,在創作完成後為他們懂得分享和有秩序作出認同和欣賞。

這是筆者與一班六至八歲懷疑或確診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AD/HD)的學童進行的執行技巧(executive functions)小組訓練的一個深刻片段。


小組中,筆者以表達藝術介入,以不同的物料或練習打開孩子的感官,以多元藝術模式來創作,包括音樂、視覺藝術和戲劇等,從中讓孩子學習執行技巧中的組織、控制情緒和靈活變通。要讓孩子學習組織,先要讓他們體驗完成一件事需要甚麽步驟,以上述「辣椒」的例子再作說明:


1. 觀察誰有自己需要的顏色

2. 了解有沒有人在用

3. 詢問顏色的主人可不可以用

4. 借到後小心添加顏色(當中甚至要保持地方清潔)

5. 用完放好「辣椒」


當中涉及最少五至六個步驟,若果加上詢問的語氣,需要等待的情況,一個簡單的加顏色動作可能有超過十個步驟。表達藝術就是希望孩子在「低技術」(low skills)的創作中,以「高敏感度」(high sensitivity)留意身邊的一事一物,體驗要完成一件事,並不容易,自己清晰而有禮貌的詢問也會有機會讓步驟縮短。


患有AD/HD的學童的「辣椒」就是「快手快腳」,致使他們在事情的組織和排序上常會撞板。但辣椒也有其藥用價值,只要適當運用能幫助消化作用和促進循環,甚至能停止潰瘍出血。同樣地,只要讓患有AD/HD的學童學會組織,排優先次序後,快手快腳絕對可以成為他們的獨門秘技。

=======

撰文:王域治先生 Nic Wong(表達藝術治療師(IDEC®️) / 註冊社工 / Imbrace創辦人)

愛自然愛動愛挑戰愛天馬行空,不甘現狀,常常思考怎樣衝出框框創造新玩兒。

瑞士歐洲研究院(EGS)表達藝術治療副修心理學碩士畢業,熱愛瑞士的青草藍天,更愛香港的人情味和廣東話的鏗鏘味。Nic熱愛兒童及青少年工作,在不同機構及學校服務超過10年後,希望突破現今社福制度框架,與友人創立Imbrace。「Imbrace」取自Embrace(擁抱)一詞,即在藝術中讓人擁抱自己;亦是Imbrace的理念:I'm brace,即在治療室內,我們會是你的支撐,在生活中你會成為自己的支撐(In Art, I am your brace. In Life, you are your brace)。我們期望在藝術中,與孩子及家長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