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社會對年青人的期盼越來越高,青少年及家長面對的壓力均有升無減。面對難關,有些人可以迎難而上、遇強越強;有些人則知難而退,妄自菲薄。
年青人面對困難的態度取決於他們的抗逆力,而抗逆力講求的就是他們的效能感、歸屬感及樂觀感。讓年青人肯定自己的能力及價值,是培育他們的最大成就,因為只有年青人認同自己、肯定自己,他們才能於生活中發揮自己的潛能。
適時且適當地表達對子女的欣賞,能有效提昇子女的效能感和歸屬感,從而建立他們信心及抗逆力。(圖片由筆者提供)
生活中,與其著眼於結果,家長不妨多著眼於子女的付出及努力,當子女有進步時,我們可嘗試欣賞他們的進步,這絕對是給子女莫大的鼓勵及支持。
舉一例子。如果你的子女很喜歡打籃球,他一直練習投籃,卻一直沒有投中,正感沮喪,你會跟他說甚麼呢?「再努力一定會成功的!」還是「還差一點就成功了!」,如讓我選擇,我會說:「嘩,你今次比上次投得近多了!」、「你今次撞到框呢!很接近了!」大家看得出兩者的分別嗎?如果你是接收的一方,你會有不同的感受嗎?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當我們正面描述子女的進步,這正是適時且適當地表達出我們對子女的欣賞,這能有效提昇子女的效能感和歸屬感,從而建立他們信心及抗逆力。
家長們不妨嘗試多從子女進步之處著眼,對他說句:「嘩,你進步了呢!」相信必定能為子女打氣,讓他們走更遠的路。
======
撰文: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艾文妮姑娘(註冊社工)更多親職教育資訊,歡迎登入「青協家長全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