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親子教養】你對青少年的教養很焦慮嗎?6大禁忌你要知
GRWTH日報小編 2021-09-16 08:24:03

一轉眼,子女便進入青春期了。在這個時期,青少年跟兒童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有許多好奇與冒險心,還有更多的行動力與自主性,反叛性相對的也呈現出來,這樣一來,親子間壓力無形中提高了,教養上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原則:
注意1:拒絕孩子叛逆與冒險
青少年需要透過冒險,確立自主性。
但冒險行為分兩種,一種是健康性的冒險行為,像不由父母接送,讓孩子自己搭公車,或由孩子決定自己的打扮。在這種事情上嘗試很多冒險,就不需去做更危險性的嘗試來證明自己的獨立。

 



另一種是危險性的冒險,如抽煙、不安全性行為、飆車、輟學、接觸毒品就是危險的。如果在家庭的依附關係穩定,或有很多時間嘗試健康性的冒險,就不太會尋求危險性冒險,因為有很多機會可以滿足他們冒險的需求。
從發展的觀點來說,什麼時間發生該發生的事,代價最小。因此,你的孩子要叛逆,在青春期叛逆最好,如果在日後青年期或在婚姻裡叛逆,代價往往更高。


注意2:多說少聽
青春期到了,家裡的「背景音樂」就該改了。青少年跟父母的互動十幾年了,父母講的多是重複的話語,如果講了多年都沒有改變,孩子長大,他們會覺得很老套,自然而然會關起耳朵。青少年很容易在自己大了、有能力以後,向父母親表示,「你很煩呀」。

在青少年時期的親子衝突經常是,父母不滿意青少年的態度。那個不良態度包括對父母吼、怒目相視,甚至有孩子會推父母,推囉嗦的媽。因此,想多了解孩子應該多聽少說,而非多說少聽。這階段父母都說自己了解青少年,其實都是父母在講話,反而是青少年了解父母。


注意3:侵犯孩子的隱私權
今天,很多家長認為監視青少年使用3C產品的狀況、甚至追蹤青少年的行蹤,才是負責任的家長。亦有不少父母會去翻孩子的東西、看手機簡訊。當父母不覺得侵犯,自認為是監護人可以偷窺時,一不小心便踩到孩子心裡的地雷區。



關於孩子的隱私權,父母要把握能物歸原處。很多父母很粗心,像有父母趁孩子洗澡,去看他們的簡訊,刪了不該刪的東西,孩子都知道,有些孩子明著跟你吵,那反而好,但如果知道而不跟你吵,他多半可能會用別的方法回應這件事,暗著來,或是把事情藏得更深。

注意4:批判孩子的朋友
父母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有個更深的意涵是,他在練習「自主」,如果你批評他的朋友,你不是在批評那個人,而是批評孩子的判斷。

表面上,青少年不認同你,但心裡,因為你是他的父母,他們在乎你的看法,卻無法表達,因此你的批評會矮化孩子的自尊。面對這種衝突與矛盾,他會起而捍衛朋友,但內心卻充滿矛盾與自我懷疑。

很多人說要讓孩子有自信,但如果孩子每次選什麼,父母就說:怎麼老是交這樣的朋友、穿這樣的衣服?每天都講這個,孩子怎麼會有自信?

青少年表面上不認同你,但他還沒發展出清楚的自我認同,其實他在乎任何人的批評。父母的眼光也許很好,但當孩子慢慢建構自我認同時,父母最好不要太快批判,因為那是一種否定。

當有這種情況時,謹記把他的朋友當朋友、善待他的朋友。

善待他朋友的好處是,如果那位朋友似流氓、不是太規矩的小孩,你請他吃個飯,也許他下次打架時還特地不讓你的孩子去;善待的另一個原因是,你跟他見過面後,萬一有天孩子抱怨朋友,你就有機會鬆動他的想法,你可以順勢說,媽媽很好奇喔,你跟他氣質不太一樣,怎麼會在一起呢?

有機會鬆動,就有機會分化。否則,一下子就批判,後面就沒得做了。

注意5:阻止孩子慾望
你愈想阻止孩子做的事,愈要放慢腳步。你愈阻止,反而助長孩子為反對而反對的心理。尤其是兩性交往的議題,父母愈阻止,年輕人的愛情愈是淒美。青少年父母學習「等待」的功夫很重要,魯莽行事,將消耗親子的能量。


注意6:永不道歉
如果父母犯錯,良好的身教示範,宜對孩子道歉。每位父母都有可能情緒化,但如果做錯了,還死鴨子嘴硬,孩子以後犯錯也將不肯認錯。總之,能夠放下身段的父母,較能與青春期子女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來源:xframo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