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因為疫情,我們跟小朋友相處的時間多了。上課由課室改為家中餐桌,班房由學校改為屋企。過往,我們也許可以抽點時間每星期輕鬆一下,姊妹淘個下午茶或晚餐,現在有不斷輪迴的限聚令,似乎令留家成為了大部分時間的唯一選擇。與孩子相處時間多了,磨擦卻沒有變少,在多少次情緒失控後,我們都會問自己:「到底我是不是一個好媽媽? 」 在每次爆炸後,我們都問自己是否教養失敗的例子。
會反思這個問題的,其實都還好,只是我們都嫌自己不夠好。要知道答案,其實只需要多問自己一個問題,以及留心孩子有沒有出現以下對話,就已足夠。
你願意孩子長大後像你嗎?
若孩子長大後,就好像今天的你,哪你會感到驕傲嗎? 然後我們就會檢視,今天的我是怎樣的呢? 是有一點小脾氣,但是真的全心全意愛孩子? 會有一點師奶仔的小習慣,但精打細算為家人預備最好? 是總有一點刁蠻,但也算得上擇善固執吧? 無論如何,當思考後,覺得當孩子他日成大,將會成為今日的你,也還是個不賴的選擇,那麼我們就要釋懷,並相信自己是能當個好媽媽,亦會是個愈來愈好的媽媽。
相反,若你不想孩子成為今天的你,也不太遲。那就由今日起,讓自己成為你渴望孩子將來成為的人。孩子長大後不會記得自己今日又再激親媽咪,但孩子會記得我們平日如何對待家人,如何面對困難。今日的付出,孩子會用一生來回報。
細聽孩子心
留心孩子的說話,若孩子跟你相處時,他們說出「我覺得很難過!」這些話,你不用一聽就覺得挫敗,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好,所以孩子才會有這種抱怨。聽到孩子這些話,我們應當興奮,因這些說話背後都訴說,孩子在我們身上學到了很重要的東西,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家長。
當孩子跟我們說:「我覺得很難過!」不要自責是我們照顧不周,沒有好好保護孩子,所以他難過。那說話是代表,一直以來,我們都能讓孩子知道,他的感受重要,他可以表達情緒,我們願意聆聽。
當孩子說「我原諒你時」,不要因此傷心,覺得是我們傷害了孩子,要他寬恕。會說這話的孩子,是因為他曾經驗過最親的人真誠道歉,因此他懂得甚麼是原諒,懂得饒恕道歉及接納別人。
「我好想……」,當孩子告訴你他有一個願望想達成,不要以為是因為我們沒有給他足夠的資源,所以他有生活所缺。這說話只是告訴我們,我們教會了孩子Growth mindset(成長心態),以及給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去追尋夢想。
所以,下次當我們再質疑自己為人父母的角色時,不妨問一問自己,你有聽過孩子這樣跟你說話嗎? 如有,請相信,你做得很好,繼續努力,我們都會愈來愈好,這些話都是孩子給我們的引證。
====
筆者:Hello Bonnie 國際親子台
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著作《跟孩子說OK–– 釋放孩子的99種可能》。被老公視為遊手好閒的三職媽咪,每日在讀書工作湊女中努力掙扎。同老公拍拖結婚到生女以來,身型改變甚大,據說多年來唯一沒變的,只有鍾愛Hello Kit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