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The Amazima School (TAS) 的寄宿不單是三餐一宿,乃是以近似家庭模式的居所組織每棟家舍,由一隊三人組成的牧養團隊(一對外籍基督徒夫婦和一位本地同工)負責教養十八位宿生,給他們感受「家」的溫暖。
白天學生上課,有我們的教師團隊傳道、授業、解惑。下課後,他們「回家」。我們在TAS不說:「回宿舍。」,因為只有爸媽 (非舍監) 才會在家裏等著孩子回來,一起享受家庭生活。
在「學校」和「家庭」兩大支柱下,學生就是在這麼一個安全的小社區開始學習、生活和成長。
因著這群年青人的破碎和複雜家庭背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有規律的生活。來到TAS寄宿,這方面的培育是重要一環。每天除了上課外,其餘時間也編排妥當(見附表) 。生活有序讓他們從中學會時間管理,對他們的身心靈健康也有裨益。
The Amazima School的寄宿生活時間表
逢禮拜三、六均是洗衣日,宿生可在早上家舍讀經禱告前或下課後在家舍指定範圍手洗他們的衣服。
跟許多香港學生一樣,TAS的同學上了一整天的課後,精力大爆發,需要「放電」。除了禮拜二下課後,學生按其喜好選擇參加不同學會,如烹飪學會、縫紉學會、多媒體製作學會、務農學會等,平日就是不同球類的訓練時間,包括足球、排球、籃球和流行於英聯邦國家的一項女性體育運動:投球。這些都是他們樂而忘返的活動,也是他們學習如何跟朋輩合作的好時機。
一些學生不擅運動,下課後則是自由時間,他們或是休息,或是做功課,或是跟同學/老師/家舍爸媽聊天;也有一些學生遇上學習問題,需要在下課後功課輔導。
晚上九點集體在課室完成家課/溫習後,學生回到家舍有一小時的休閒時間。他們可以繼續溫習,或是跟家舍牧養團隊在陽台聊天,或跟其他宿友下棋輕鬆一下。十點家舍必須關燈睡覺,家舍爸媽一般會到每間寢室跟宿生說「晚安」或晚禱。遇上每個學期結束前的考試時段,宿生多會用電筒「挑燈夜戰」,預備應試。
務農關係,烏干達的食糧以碳水化合物和素菜為主。TAS的膳食也是如此,唯獨禮拜三的晚飯,每位同學多加一塊雞肉,均是他們的至愛。
除了禮拜天早上的全校主日崇拜外,禮拜六日的活動多以家舍為單位進行。每棟家舍輪流負責清潔校園,包括課室、禮堂、茅廁等。也會在他們的家舍爸媽帶領下,到附近村落參加服務學習(詳情請閱《駐非港師帶領OLE 讓弱勢學生在服侍中學習堅強》),回饋社區。
禮拜六早上,每家舍輪流到鄰近的村落參加服務學習,服侍急需援助的家庭。
每年一度的浸禮是TAS的盛事之一。學生經查問信德後,在全校師生的見證下受洗。圖為我們的牧師兼聖經科老師Daniel Isabirye為受浸同學施洗。
禮拜三晚的學生團契和禮拜天的主日崇拜。
簡言之,TAS的寄宿生活模式仿效主耶穌師友同行的典範。祂與祂的門徒日復日生活在一起,清楚了解每一位門徒的心思及不完美,並就此不時作出適切的提醒及教導,好讓門徒不斷成長,活出合祂心意的生命。同樣地,TAS的教師團隊和家舍牧養團隊每天與這群被遺忘的年青人一起生活,生活的點點滴滴是生命與生命的觸碰,看似微不足道,委實是最可貴的地方,彷彿耶穌道成肉身觸碰我們每一個的生命一樣。每一次的接觸,都是讓生命不再一樣的機會,生命的轉化就在不知不覺間發生。
每年的受苦節,我們一眾同工學效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榜樣,為學生洗腳,讓學生經驗何謂「非役於人,乃役於人。」
團隊運動讓學生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和溝通。
以利沙家舍的宿生在家舍聯誼活動中,以便條表達對家舍爸媽的感激之情。
文章所限,未能盡錄TAS的寄宿生活點滴,送上以下兩個連結,帶大家走進TAS的校園,看看我們宿生的生活:
我們的宿生事務總監Kelly Miller向大家簡單介紹TAS的學生在校寄宿的生活是怎樣。https://youtu.be/8vLBTQ8NIFI
TAS的每年盛事之一是什麼?請點擊這裏:https://youtu.be/tDZP7Erc6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