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學業疫情增學童壓力 機構推關愛計劃助管理情緒
GRWTH日報小編 2021-01-11

鑑於香港人壓力指數不斷上升,青少年自殺個案日趨嚴重,無限潛能(UpPotential)於2017年與香港護理專科學院合作推出「青少年關愛計劃」(YCP),透過網上資源平台發布相關課程及資訊,以及一系列實體培訓工作坊及到校講座等,提升學童的自助技巧、負面情緒及壓力管理能力、抗疫能力等,培養他們以正向思維面對各種挑戰。此計劃於上星期四(7日)發布成效報告,並邀請五位參與先導計劃的校長現場分享他們的親身體驗及感想,讚賞計劃改變不少學生。
 

機構計劃推廣近四年,已惠及逾5000名、來自25間小學的學生,計劃亦訓練逾1400名學生成為學生大使。是次計劃評估以問卷形式進行,超過80%參與計劃之老師及學生對此課程感到滿意。無限潛能創辦人張希寧女士認為計劃可達致助人自助的正面成效。
 


無限潛能創辦人張希寧女士(圖片受訪機構提供)

機構參考了香港兒科基金2017年數據指,逾50%中學生有抑鬱症狀,25%人更有高度焦慮,每5名中一學生中就有2人有自殺風險;小學生則每3人就有1人,反映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嚴重,自殺率增加,家長學生壓力巨大。
 

學童身心健康指數獲提升

機構委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以及轄下的公共衞生學院整理成效報告,報告顯示學生的社交技巧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都有所提升。超過80%學生滿意課程、超過90%學生表示理解自助技巧的重要性,並受啟發學習更多相關知識,且利用自助技巧來緩解壓力及關心身邊的人。學院建議將有關計劃列入校本課程,讓更多教師、家長及學生能夠參與。
 


參與先導計劃的五位校長(左起):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馮立榮校長(退休)、元朗朗屏邨惠州學校宋慧儀校長、黃埔宣道小學蔡婉英校長(退休)、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陶群眷校長及聖公會何澤芸小學張昌明校長。(圖片受訪機構提供)

 

聖公會何澤芸小學校長張昌明一直重視生命教育,參與此計劃已四年,張校長認為,學生平時看似平靜,沒有情緒問題,但學童自殺往往是一念之間,從小培養學生的正向思維、抗疫能力,隨學生成長遇到各種問題,這些情緒管理技巧潛移默化地可大派用場。現場亦播放學生參與課程後的成果,當中有學生表示,過往考試派卷時擔心成績而緊張,但學習自助技巧後,心情放鬆。他們認同學習深呼吸、控制情緒等自助技巧有助未來的挑戰,更希望課程持續舉辦。

 

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羅乃萱認為,青少年除了面對學業上的壓力,在疫情下親子更易「困獸鬥」情況,希望借青少年關愛計劃,提升學童和家長自助能力及帶動正向思維。
 

====

撰文:《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GRWTH日報》編輯組及部份由受訪機構提供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