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芝與弟弟在客廳玩耍,見到爸爸心愛的超合金模型,認為它很適合擔任家庭遊戲的其中一個角色,便私自從櫃內取出來,卻不小心把模型跌在地上。媽媽聞聲後立刻從廚房出來查看,發現超合金模型已經粉身碎骨,於是大興問罪之師。媽媽話音剛落,芝芝搶先否認是自己打翻模型,繼而推說是弟弟做成的。媽媽看在眼裏,知道弟弟的高度根本不足以自行從櫃內取出模型,對於芝芝撒謊掩飾自己的錯誤,感到十分憤怒,更當場拆穿她的謊言,把芝芝痛罵一頓。
面對孩子說謊話,很多家長也會認為子女學壞了,既心痛又擔憂,亦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走回正途」。其實幼兒說謊可能代表其智力正在發展,家長不用急於認定子女學會說謊是學壞的表現,反而要了解小朋友為何會說謊,才知道如何處理。一般而言,小朋友撒謊的原因是逃避責罵和處罰,或希望在家長心目中維持良好的形象。若深究背後的潛藏想法,就是孩子感到害怕:害怕自己令父母失望,更害怕父母不接受犯錯的自己!
既然小朋友是因為害怕才說謊,那麼只要讓他們不感到害怕,孩子便自然不需用謊言遮蓋事實。故此,家長可參考下列的建議以處理孩子說謊的行為:
1. 家長宜先平靜自己
當知道子女撒謊時,家長大多感到憤怒和憂慮,繼而直斥其非,希望他們迷途知返。可是,此時此刻的孩子內心驚惶失措,若再加上父母的怒火,思想陷入一片混亂,實在無法把訓誡聽進耳內,最終父母的努力變得徒然。為了有效處理撒謊的行為,家長宜先把身心平靜下來,讓自己能冷靜地思考接下來的應對方法,也令孩子能在沒有恐懼感下開放自己,面對自己。
2. 引導孩子面對謊話
以芝芝的情況為例,媽媽平靜之後,可請弟弟到旁邊玩耍,然後蹲下來問芝芝:「弟弟如何在櫃內取出模型?怎樣把它跌散?」藉以引導她說出實情。若孩子坦白道出,家長應欣賞其誠實的表現;但假如孩子繼續虛構故事,媽媽可直接表明「我知道事實不是這樣,我想你是害怕媽媽責罵才這樣說。你知道嗎﹖說謊會讓人對你留下壞印象,也會對你越來越不信任。如果你能坦白承認,我會欣賞你的誠實,也會考慮酌情輕罰;但如果持續說謊,處罰就會加倍。」在明白孩子心情的前提下,家長可再給予孩子機會坦白,並趁機指出撒謊的壞處,教導他們正確的觀念。倘若子女仍舊撒謊,家長便要切實執行不打不罵的懲處,或與孩子共同設想補救方法。
3. 平日正面管教子女
若父母平日習慣以責罵或懲罰等方式管教子女,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卻突然以平和的態度應對,孩子不會信任父母真的能冷靜下來,反倒令他們更感害怕和產生抗拒心理,利用更大的謊言掩飾真相以避免懲罰。因此,要教導子女誠實,或遇事時不因害怕而說謊,家長平日應以正面的方式進行管教,如鼓勵和欣賞孩子誠實,關注和理解孩子的心情,接納孩子的出錯和犯錯等,這樣他們才不會用謊話保護自己,並能勇敢面對過錯。
=======
圖文轉載:家長童學《如何處理孩子說謊話》
(圖片為網上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