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做了不同類型的親子人類設計圖諮詢及課程,很多媽媽都問到:自己和兒子/女兒都是情緒型權威,經常會被兒子/女兒惹怒,而且他們總是聽不到別人說什麽,她們可以怎麼辦呢?
以下是其中一位個案分享,這個諮詢問題是:️媽媽想知道如何和十歲兒子的相處?如何處理他的情緒碰撞?
讓我們來看看她兒子的人類設計圖:
這個孩子是一位顯示者。顯示者本身不喜歡被控制,有兩條通道從情緒中心通向喉輪(喉嚨中心)。這樣的孩子不僅是情緒中心被定義了,還有兩條情緒能量強大的情緒通道通向喉輪,意味著他的情緒能量都會在喉輪展現。
再加上這孩子最重要的天賦能量——顯意識太陽、地球的6號和36號閘門都位於情緒中心上,那麽這個孩子的情緒能量可以說非常強大。孩子有這樣的設計是非常好的,只不過從我們角度來看,便要了解如何讓這樣的能量得以更好的展現。
要培養這種特質的孩子,當父母的要記得——不能用頭腦的教育,用頭腦的教育容易抹殺他的感受,他的通道形成的能量流是跟感受有關係的,對感官感受的培養能夠讓孩子跟他的情緒代在一起,他就不會以尖叫、發怒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最終將這樣的情緒變成創意。
其次,培養這種孩子時也不要說:「你不能這樣!」反而要多培養他的感覺,比如讓他去聞香氣十足的麵包或植物,當他深深的呼吸時,便會知道,他是可以跟他的呼吸代在一起的。
對於情緒中心定義的人,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方式就是——呼吸。在深深的呼吸當中,他會感到處在情緒裡面的狀態。
6號閘門在顯意識的太陽上,它不屬於劇烈的情緒波的閘門,卻要經歷各種情緒波的能量流動,另外6號閘門的深層意識有一份對「親密」的緊張感,因此這樣的設計容易產生一些摩擦。而這些摩擦恰恰是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他經歷過那麽多情緒的流動,他將會來到情緒颱風的中心,玩得開心,而不受情緒颱風的影響。
這樣的孩子在7-14歲是最為重要的,因為這是兒童情緒發展最迅速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當處於情緒中的時候,家長不要干涉他。比如孩子一哭就給他糖吃,一發脾氣就打他,好讓他害怕……這等做法都是因為家長不懂得如何跟情緒相處。
如果你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就說明你已被孩子的情緒帶住跑。當他哭的時候,你允許他情緒的流動,當他哭盡了他就會笑。這樣教育才會讓他的發展走向更好的狀態。
又比如他和小朋友玩耍,情緒很好,表現出謙讓的時候,你要告訴他,你看到他的謙讓有禮,讓你感到很欣慰——像這樣把孩子的情緒表現正向地反饋給他,讓他建立對情緒的認知。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也需要相對平穩,言行規範不要多重標準:今天脾氣很好,明天又突然發脾氣。如果父母的情緒上下波動很大,說明是父母本身有問題,那麽孩子當然也容易有問題。所以父母要意識到這點,才不容易被孩子的情緒所帶動。
對於這個孩子,要注意他7歲之後的情緒教育,允許他面對在成長過程中各種各樣的情緒,要讓他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控。養成對他情緒負責任的態度,而不是壓抑,也不是把情緒發泄在別人的身上。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找到釋放情緒的辦法,比如情緒來了去跑步、去吼叫、去爬山、去打沙袋、去聽音樂……然後慢慢的懂得用情緒去創作。否則孩子永遠會認為這樣的情緒狀態是別人的錯,而且他的情緒力量非常強大。慢慢地,孩子便會明白:他們的情緒能在什麽情況下使用,長大以後也會明白如何在情緒當中游刃有餘。
我有很多成人的個案,因為小的時候沒有很好的認識情緒,長大後找男女朋友都很困難,對方要親近她/他,她/他就推開……在關係上就變得非常不容易。
這就要求父母們對於孩子的情緒狀態,注意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著走,穩在自己的能量下,也不要給予過多的責怪,讓孩子跟自己的感覺代在一起,放鬆下來。
如果一味地認為情緒不好,孩子就容易緊張,這種緊張會讓他將自己封閉起來,封閉不住的話就會向外爆發,也容易造成孩子心胸不夠廣闊。父母要教育孩子既是平和的,又是有智慧捍衛自己的。既不放棄自己,也不把負面的能量投射給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