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此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這樣會令孩子學不到正確語言,有人則對這可愛聲音極度迷戀。去年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小朋友認識的詞彙量與家長跟孩子回應BB 話多少有關,跟孩子以BB話(babbling) 交談愈多的家庭,小朋友懂得的生字及詞彙愈多。
當然,這研究的對象是剛滿一歲的孩子,因此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提供孩子年齡相應的回應是重要的。
希望孩子的語言能力佳,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就是「回應」。因此與BB說BB話,比起不回應BB話一定好處更多。但回應時該如何處理(即回BB話還是大人話),則因孩子年紀而異。簡單來說,若你跟3個月的BB說BB話,這是合理的回應。但你對3歲的孩子說BB話,則是把孩子成長少看了。我們不妨留意以下細節,讓我們跟孩子有親密又真實的溝通。

大量詞彙靠BB話
根據衛生署的資料,6個月大至1歲小朋友的說話進程如下:
- 6-9個月的孩子已會開始發出聲音,多數是未必有意思的單音或重複的單音如「巴」或「打-打-打」。
- 9-12個月的孩子開始牙牙學語,說一些「太空話」,有些則會模仿單詞。
- 1歲到1歲半就能說出一些單詞,如:「爸」 、「媽」、「波」等。因此,當孩子發出聲音時,我們通過模仿孩子的聲音,跟他們作回應,能吸引孩子注意,亦能鼓勵BB繼續跟我們溝通。
不過,更好的做法是,是不只停留在完全模仿孩子的BB話,不妨參考以下做法:
先模仿孩子的BB話,用他的BB話回應。
- BB : BaBaBa
- 我: BaBaBa
然後把孩子的BB話轉成一個完整的字。
- BB : Ba
- 我: Ball (波)
再嘗試擴展BB的說話,指向相關事物,向孩子解釋
- BB : Ba
- 我:Yes, this is a ball. (對,這是一個波)
先穿上孩子的鞋子,讓他們知道我們願意聆聽,並回應他的說話,使他感到發出聲音是被鼓勵的。然後幫助孩子明白,發音可以有意思的,給他完整詞彙去學習,但請把這一切視為輕鬆正常的溝通,以溫柔而自然的聲音表達,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空間下與你互動。再透過發音、詞彙跟實際事物連結,豐富說話的內容及意思,並用視覺加聽覺刺激孩子的記憶,讓他知道發音跟實物的關係。
不忘分享今日做了甚麼

我常常鼓勵家長,不要怕好像自說自話。下班回家,雖然有點累,但不妨把孩子當作你最好的朋友,跟他訴說你今天做了什麼,以及你的心情如何。我可以肯定地說,BB的回應一定令你足夠心甜,他會用他全心全意的愛來回應你,即使你聽不明白那一個巴或打的意思,他也會用200分的努力去告訴你,他很樂意理解你,明白你並希望你開心。
這個分享的習慣既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感受都是重要的,我們樂意跟孩子分享生活及心情,這對孩子身心成長以及語言發展也有莫大好處。
教養孩子成長,很多時也是由我們願意回歸基本步開始。好的語言發展不用上昂貴的課程,但需要我們把相處及對話的時間視為珍貴,希望你跟孩子繼續享受親子之間的甜蜜。
====
撰文:吳凱霖女士 (MS. Bonnie Ng)
多元學習坊高級總監、幼兒教育專家、親職專欄作家。主修國際關係,成為母親後鑽研兒童與家庭教育。開設《Hello Bonnie國際親子台》與家長分享各地育兒經驗,著作包括《跟孩子說ok! — 釋放孩子的99種可能》、《口罩下的微笑》、多元互動情緒繪本系列《圓是手足情》、《寄居蟹的貝包》及《害羞的小松鼠》,並於不同報章及親子平台撰寫育兒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