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駐校園的第二埸「親子創意水晶球工作坊」已經順利完成!透過親子活動,除了教導小朋友一些小手作外,還能讓家長與孩子彼此了解,彼此放下手機、電子玩具,實實在在的去一起享受創作。
看見大部分的小朋友在開始的時候都表現得比較靦腆,不太願意去表達;到warm up過後,慢慢放鬆下來,投入於創作之中,有的還不自覺地說出自己的小秘密,有的更邊哼歌邊製作。在輕鬆的氛圍下,讓小朋友自由創作,過程中還能觀察到小朋友的一些特質。例如:
- 領導能力
- 排解能力
- 表達能力
- 專注力
- 創意思維
- 合作精神
透過工作坊與接近60個家庭互動,從中能夠觀察到不同家庭的相處、溝通模式。我常常說:怎樣的父母,怎樣的孩子。
例如操控型的父母,孩子一般比較缺乏自信,不喜歡表達;又例如親和型的父母,孩子一般比較有充足的安全感、勇於嘗試。
每一種家庭組合,都會建構成不同的patterns, 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和行為。
我們無法否定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當中必然有好與不好的部分。同樣地,於我而言,没有一個家庭模式是絕對的好 / 絕對的不好,而我可以肯定的是——每位願意花時間、花心思跟孩子一起参與工作坊的,都是愛孩子的!
有家長在活動後分享:
「沒想像過女兒可以在創作中如此專注,比做其他事情更投入。」
「這活動可以讓我和孩子更親近,有一個機會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玩和做些活動。」
「過程中遇到些困難,孩子能夠敢於嘗試去解決問題。」
「創作途中需要慢慢、靜靜的觀察,可以放慢腳步,休息一下。」
「從來沒有注意,孩子原來是這麼富創意!」
家長們的感受最誠實,小朋友的反應最誠實。
每次工作坊都會邀請小朋友把水晶球放在家中當眼位置或書桌上,每天花點時間靜靜的去觀察、去欣賞水晶球的流動,特别是在覺得疲倦或是無法集中的時候。
慢慢下來,小朋友便會自然的學習到自我覺察,習慣了觀察、感受自己的情緒和狀態。這亦是我構想水晶球工作坊的初心——一個小小擺設,讓小朋友在小小的心靈上埋下小小的種子。
為孩子灌輸正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懂得欣賞自己,接納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