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閱讀
【閱讀樂】閱讀與情緒教育(1): 勿視孩子為「病童」 共讀5繪本提升情管能力
童夢讀書會 2021-04-20 16:14:05

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有家長選擇壓抑、有人選擇「治療」(比如遊戲治療)、有人選擇用方法任孩子發洩等。而我不會把孩子視為「有問題」或「病童」看待,倒是以親子閱讀的情緒教育入手,這跟書目療法(Bibliotherapy)或閱讀療法(Reading Therapy)大大不同。


透過閱讀繪本在情緒上多做預防性教育工作,這是閱讀與抗逆力提升的關係所在。
 

早在古希臘時代,已經有人使用圖書館素材協助人恢復心理健康的文獻證明,因此以閱讀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治療方式並非新觀念,而運用具情緒療癒效用之圖書資訊資源,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與素材內容互動,進而能舒緩情緒壓力,以維護其精神層面之健康與身心之健全發展,此即為「書目療法」 (Bibliotherapy)之精神所在。

但上述的是「治療」,在出現問題後對症下藥的方法之一,但為何我們不能在問題發生前先預防?親子閱讀的情緒教育正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


讓孩子學習辨別情緒的《菲力的17種情緒》



《生氣湯》是一本教導孩子如何宣洩負面情緒的繪本


我家孩子容易受挫敗、事情不如期望而極度情緒化,那種情緒有時來得幾驚天動地,讓我和先生在外幾尷尬。但從事教育的我卻認為應該從繪本情緒教育開始,讓他慢慢學習辨別情緒(如《菲力的17種情緒》)、用正確方式表達情緒(如《生氣湯》、《菲菲生氣了》)、控制情緒的妙法(如《愛哭公主》)、認識負面情緒對自己別人的壞影響(如《壞心情》)等,按著孩子的成長進程、生活經歷而「施教」開導,而情況的確漸漸進步。



引導孩子用正確方式表達情緒的《菲菲生氣了》



帶有控制情緒的妙法的《愛哭公主》



讓小朋友認識負面情緒對自己別人的壞影響的《壞心情》


親子閱讀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不是立竿見影的法子——不把孩子當病童,在情緒上做了預防性教育工作,以至將來面對逆境壓力不至於容易崩潰,造成不可收拾或嚴重的後果;這亦是閱讀與抗逆力提升的關係所在。

 


親子閱讀起有情緒教育的預工作用


相關閱讀
【閱讀樂】繪本與情緒教育 (2):解讀情緒故事 學正確情感表達


====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pexels.com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