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兒童扁平足問題時,有些家長會憂心的問:「小朋友患有扁平足,其實是否會影響生長,令身高比其他同齡小朋友矮?」在回答此問題前,首先要知道扁平足的成因,再探討對兒童走路和成長上的影響。
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的觀察所得,絕大多數患有扁平足形態的小朋友都是由於足部關節間的韌帶過鬆,以及足底肌肉過弱而成。其原因包括先天性遺傳,而後天因素則包括運動不足、穿著過軟的鞋、身體過重等。一般來說,10歲以下患有扁平足的兒童很少會有腳痛的症狀,然而,走路不穩(例如容易跌倒)、走路不久容易疲倦等不時出現。其實,這和扁平足有何關係?
走路不久疲倦「扭抱」
首先,大家要知道足弓的功能。在走路及跑步時,人體足弓就像彈弓,在推前身體,即腳前掌開始離地時,足弓結構就會利用力學原理,將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令推進更有效率,及幫助身體節省力氣。
足弓 (箭咀)
在缺乏足弓(扁平足)、足弓過低(寬扁足)的情況下,足底肌肉乏力,變相令下肢其他肌肉,例如小腿脛前肌、腓楊肌等需運用更多能量推動身體,同時更要吃力地保持走路時的平衡。另外,骨節間的韌帶過鬆,連鎖反應導致下肢其他關節,包括足踝及膝關節等的活動增加,令小童成長後,下肢以至腰背關節勞損,引致痛楚的機會增加。
由上述說明可看出,扁平足不只是外觀上的問題,而是會實質影響肌肉發展,令小朋友容易產生疲勞及影響長高,但及早適當處理,包括選擇具有適當承托力的足弓鞋墊、控足鞋及護足運動等,有助小童足弓結構在成長中健康發展,減少及預防長大後的後遺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