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不做笨小孩! 8招輕鬆教小朋友保護自已
GRWTH日報小編 2020-09-08 16:04:39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總會呵護備至。但這幾年社會發現侵犯兒童的案件愈來愈多,連走在路上爸媽牽著孩子,都可能被人拉走。尤其是孩子3歲以後開始會到處趴趴走,一不注意孩子就消失在父母的視線中,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已、對週遭提高警覺,才能讓爸媽更安心?


對於幼兒來說,他們根本還沒有危機意識,所以總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多危險,所以爸媽可以先從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保持警覺性,隨時注意路邊的狀況、避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遇到事情時要冷靜鎮定等,讓孩子自然化成為一種習慣。


當我們說「保護兒童」時,不應該只是成人去保護孩子,更要教孩子懂得自我保護,才能真正減少許多可能面臨的傷害。


教您保護幼兒八招 輕鬆教他們自我保護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後,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和危機處理能力。八大自我保護守則,每天放進孩子書包裏,隨時拿出來提醒孩子。


1 絕不跟陌生人走

孩子還小,無法意識到危險,作為孩子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警惕意識,能更有助於保護孩子。當遇到陌生人問路或急難求助時,可以請求附近店家的幫助,不要自己一個人就跟著陌生人走。避免與陌生人接觸,降低危險發生;若發現有陌生人跟蹤時,立即求助附近店家,等到安全時再離開。



作為孩子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警惕意識,教導他們避免與陌生人接觸。(圖片來源:pexels.com)


2 不收別人給的零食、飲料

常見陌生人誘拐情形不乏以「糖果、餅乾、飲料」等孩子喜歡的小零食作利誘。父母要教導孩子,在接受任何陌生人的禮物或者糖果時,都必須先徵求你的意見。

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需要每隔一段時間經用口頭提醒再三加強。這樣壞人用禮物或者糖果引誘孩子時,沒那麼容易得逞。


3 身體隱私不給碰

從小要讓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教育,包含認識自己的身體、瞭解與異性身體的不同予以尊重,並養成孩子機警、判斷、表達的能力。不隨便碰觸他人的私密部位,同時也不能讓他人隨意觸碰。可以透過故事、和孩子一起討論,或是做些模擬情境來演練。


但不要讓孩子覺得保護自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家長要以正面去教導保護自己的觀念,不是只有這些地方不能摸,只要你感覺不舒服,任何地方都不能摸。


4 走騎樓不走暗巷

當孩子慢慢長大,為了培養孩子獨立,家長一定會漸漸放手,讓孩子到家裏附近買東西、自己上下學等機會。建議爸媽規劃一個較為固定的路線,注意孩子平常會出現的地方;多留意附近有無較陰暗、偏僻、危險的場所,在陪孩子回家時,提醒孩子有些地方容易發生危險,不要因為一時好奇而前往,例如:燈光太暗的地方、空屋、狹巷、昏暗的地下道、地下室、停車埸、頂樓、樓梯間、公共廁所、倉庫等,都是危險的地方。



提醒孩子有些地方容易發生危險,不要因為一時好奇而前往。(圖片來源:pexels.com)


5 叫、推、逃,找人幫忙

從幼兒園至小學這段時間,就可以給予「警覺」、「防備」的觀念,甚至遇到陌生人意圖不軌,要謹記「叫、推、逃」三原則,大聲叫喊、跑離陌生人、並找熟識的人說明事情經過!


6 跟朋友一起行動

年紀較長的孩子若要出外,父母可建議子女與朋友結伴同行,不但可以壯膽,也可以防止不壞好意的人接近,遇到狀況也能互相幫助。除此,也需告知父母行蹤。


7 冷靜,想辦法逃脫

為避免孩子在真的遇到壞人時不知如何反應,平時可多跟孩子做演練,並教導孩子危機處理方式,不幸被抓住,要盡量保持冷靜,不要激怒壞人,隨時找機會離開,或想辦法傳遞訊息給別人。


8 不忍耐 有事要跟爸媽説

按台灣統計,近七成受害者未滿18歲遭性侵,兒童安全觀念顯得隔外重要,千萬別以為孩子還小不用教,講了也不懂。除了給孩子正確的觀念之外,很多已遭遇不幸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關心與陪伴。不只性侵、暴力事件也一樣,往往因為這些因素,讓孩子更沒勇氣說出口,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及創傷。




以上幾個兒童安全的教養方式,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即早落實,讓孩子從小養成機警、判斷、表達的能力。


在這個社會上,可能還是會有少數案例,孩子可能連反應、求救的時間都沒有,造成永遠的遺憾與不可挽回的悲劇,但也不能因此阻止身為父母、教師的天職,你只要多一些時間與耐心,多教孩子一點,遇到危險的機率就少一點。


====

資料來源:天才領袖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