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生活
【綠色前景】2020環境大事回顧 展望未來發展「綠色復甦」之路
Green Monday 2021-01-18 01:06:42

 2020年是令人深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逼使全球停下腳步。從全球經濟到生活日常,疫情徹底顛覆人類習以為常的運作模式。然而,地球環境並沒有因人類世界的lockdown而有喘息的機會。
 

2020年COVID-19疫症爆發,與幾世紀以來人為的環境破壞有何關聯?The Lancet Countdown組織第五份「健康與氣候變遷」年度報告的執行主任漢密爾頓(Ian Hamilton)說,「氣候引發的衝擊在世界所有地方奪走生命、損害健康並破壞生計」。這項由35個學術機構和聯合國組織進行的研究指出,沒有一國可免遭全球暖化對人類健康所帶來的嚴重影響,不論是否與山火、熱浪、洪水、空污或蚊子傳播的疾病(zoonosis)有關。
 

而經過近一年的抗疫路後,大家應該感受到環境危機及肺炎疫情與人類的命運互賴,認真反思生活和地球當下面對的巨大挑戰。疫情只是一時,如果結構性問題得不到解決,一切又將回到原點。無論人類是否準備迎接「後疫情」時代,振興經濟是綠化的絕佳時機,各國政府亦不得不著手發展「綠色復甦」之路,長遠而言仍需要大眾積極作出改變。
 

1.  燕麥奶成疫情中的必需品
根據尼爾森的數據,在截至去年10月期間(相當於疫情爆發後約七個月的時間),燕麥奶是食品飲料中增長最快的品類,銷售額增長了212%,位居第一。其中在2月時期一度錄得三倍銷量的大幅上漲,比消毒洗手液需求還要高。燕麥原料的植物奶崛起,替代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營養必需品的動物性乳製品。

 


(圖片來源:互聯網)
 

2.  來自亞洲的食物科研 ── 新餐肉
作為亞洲領先植物性科研食品企業,OmniFoods繼2018年4月推出全植物成分的「OmniPork新豬肉」之後,經過兩年研發,今年推出純植物製午餐肉「OmniPork Luncheon新餐肉」,在健康、動物權益及環境角度都是「邪惡度」驟減。藉著新舊產品協同作用,加上近兩年全球豬肉供應偏低,預料來年將陸續打入20個國家或地區,銷售點增至約四萬個。

 


(圖片來源:互聯網)


3.  一年比一年熱
2020年是南極30年來最熱的一年,去年2月錄得攝氏18.3度,可以說和此刻的香港一樣「暖」。2020年,我們身在的香港也進一步出現天氣不尋常的情況,香港天文台指出2020年出現了破紀錄30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遠高於全年平均值的11.3個。

 


(圖片來源:互聯網)


4.  《巴黎協定》五周年
氣候危機無遠弗屆、無處不在已是全球共識。2015年12月簽署、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踏入五周年,聯合國與英國、法國合辦「2020氣候雄心峰會」(Climate Ambition Summit 2020)視像會議。G20成員國現有的經濟刺激方案及其綠色政策雖步伐不一,不過在實現協定的1.5度的升溫上限前題下,各國都制定減少製造化石燃料的計劃。

 


(圖片來源:互聯網)
 

5.  人造物質質量首次超過全球總生物量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研究團隊估算,地球上的人造物品總重量已經達到約1.1兆噸,超越全球所有生物的總重量。其中建築物、道路佔人造物最多。雖然地球持續有大片土地用於種植農作物,但砍伐森林、人類改變土地用途等活動大大減少了植物量,而打獵、過度捕魚和畜養農場動物也導致整體生物量減少。

 


(圖片來源:互聯網)
 

====
 

想了解更多關於素食及環保的資訊,可以瀏覽Green Monday網頁或專頁:

點擊Green Monday網址 
點擊Green Monday Facebook專頁 
點擊Green Monday Instagram專頁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