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7 連雲港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列寧曾經說「國際象棋是智慧的體操」。國際象棋作為一項智力競技項目而風靡於世,專家認為,學校開展這種活動有助於孩子競爭意識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值得關注的是:孩子們特別喜歡下國際象棋。因為國際象棋立體造型的棋子,栩栩如生、生動形象,跟孩子們的玩具一樣,連平時最頑皮的孩子也能靜下心來看一看。

1. 下棋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良好氣質
許多孩子在未學下棋時,任性刁蠻,常常無故發脾氣,哭鬧遇到困難總是選擇逃避「老師,我不會」「我不行的」。自從學下國際象棋後,孩子的變化很大,什麼都想嘗試一下,而不是安於現狀,停滯不前。「讓我試試」「我一定能做好」等充滿自信的話,越來越多的從孩子口中出現。有些孩子還能起到模範作用帶領同伴一起遊戲。遇到困難時常常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嘗試去解決。由此可見,從小學下棋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脾氣,有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氣質。
2. 下棋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中國自古就有用「琴棋書畫」來評價一個人的修養。教育幼兒懂得下棋的要求及規則,「落棋無悔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而使幼兒樹立良好的棋風和棋德。培養幼兒從小愛動腦筋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幼兒明白要樹立必勝的信念,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幼兒園的孩子年齡較小,活潑好動。然而如何下好一盤棋,如何贏一盤棋,是一門高深,複雜,微妙的藝術,少則15分鐘,多達半小時以上,再這段時間裏每位幼兒必須市全神貫注的,安靜的,專心的。自從迷上下棋後,班級里的「活躍分子」安靜多了。有時活動時,他們還會小聲阻止同伴的說笑打鬧。同時個別幼兒還表現出以往少有的克服困難的毅力。老師們經常風趣地說:「下棋還能治好『多動症』呢!」
3. 下棋有助於提高幼兒的良好心理素質
幼兒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是關係到其一生成敗與否,快樂與否的基礎。棋類活動很像人生的模擬,有時逆水行舟,有時一帆風順。即使一次或幾次輸了,沒事,找出不足,下次還可以東山再起。如今的獨生子女往往平時被家長嬌生慣養,缺少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心理修養,對今後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有了輸棋的經歷,有的幼兒從開始的懊喪,哭泣到逐漸適應,對失敗的承受力和對挫折的自制力不斷增強。總之下棋對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十分有利。

國際象棋對不同性格孩子的影響
一好動的孩子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靜坐則較為困難,因此他們注意集中時間比較短,特別是4、5歲的孩子最多只能專注下十分鐘的棋。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們可以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對局三、四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們學棋之後能安靜的「坐」下來了。二任性的孩子大多數的孩子在家裏的地位如同「皇帝」,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贏得起 ,輸不起,輸了棋便大哭大鬧,摔棋打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利用棋的挫折教育特點,讓孩子明白這是一種鬥智鬥勇的公平遊戲,要想贏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哭鬧撒潑都不管用。久而久之,他也能面對失敗,性格自然豁達起來。三自卑懦弱的孩子有的孩子特別不愛運動,他們膽小、膽怯,離不開父母,棋是兩個人對局的遊戲,還可以更換不同的對手,在對局中讓小朋友之間互幫互學,漸漸地,孩子會對棋產生了興趣,性格也開朗、活潑起來。對於自卑的孩子,通可以過一盤盤的勝利幫他們培養自信心;一次次地表揚使他們建立優越感,使他們逐漸克服心理障礙,成為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四莽撞猶豫的孩子有些孩子性格暴躁,容易衝動,下棋時也是不計後果,但屢次失敗的結局使他學會了謹慎,在選擇一個變化之前認真計算,這樣學習一段時間後,家長普遍反映孩子在學習數學等課程時謹慎了許多。
作為「人類智慧體操」的國際象棋,除了有競技性的一面,還有文化性的一面,孩子學棋不僅僅為了提高棋藝,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培養更健全的性格,為以後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文章來源: 每日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