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停課在家學] 每個小朋友都有拖延症?教育心理學家:解決有法!
GRWTH日報小編 2020-04-07 00:52:17

小朋友每事都拖慢做、叫極都「懶懶行」?是不是有「拖延症」?父母經常叫他們「快啲做」有用嗎?原來有方法可以令他們對自己的事更上心和自動?協康會心理學家范進忻和大家分析甚麼是「拖延症」,而且父母有甚麼方法對付小朋友的拖延症!


要改善拖延行為,除了留意給予指令的清晰度和時機外,家長可以考慮以下的工具和方法:

1) 運用跳字計時器,讓小孩具體地看到時間減少;

2) 家長要盡量避免只簡單說一句「收好玩具」,應詳細地教導小孩收拾的步驟,例如:玩具車要放進箱子、畫具要收到抽屜,並鼓勵孩子將指令說出口,作為自我提醒的方法。

3) 家長可把任務重組,把複雜任務分拆為小任務。與其叫小朋友在兩小時內完成所有功課,家長可以嘗試叫小朋友在15分鐘內完成4條數學題,或者30分鐘內完成一份詞語抄寫。目標明確的短期項目,往往比長期的開放型任務更容易完成。而小朋友亦會有更多的成功經驗,增加成功感。

4) 家長亦可以在任務開始前設定目標,寫下待辦事項和完成時間,完成時以剔號鼓勵,這樣的視覺提示,讓小孩明確地看到哪些是已完成的工作,有助建立成功感。

5)建立生活常規,按時工作。這亦可教懂小孩每天時間有限,如因拖延未能按時完成功課,便會失去玩樂時間。


協康會心理學家范進忻

父母的心態應要如何:
1)家長需要有耐性,給予時間,讓小朋友慢慢改善。很多時,家長都比較心急,看不過眼而為小朋友代勞,久而久之,小朋友就只會體會到即使未能達到要求,亦沒有任何損失,試問他下次又怎會積極動手呢?

2)家長亦可以嘗試改變批評的角度,與其埋怨/批評孩子「你很慢」,家長可嘗試用一些正面的句子,例如:你可以快起來,鼓勵小朋友正面行為。

=========
圖文轉載:香港01《【停課在家學】每個小朋友都有拖延症?教育心理學家:解決有法!》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