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父親的角色是不苟言笑的嚴父,新一代的父親是朋友是玩伴?父親對子女的愛,不比母親少,只是大家都少留意父親的感情世界。這個父親節,我們訪問了香港足球先生「和哥」李健和,探索他愛子女﹑親子女的一面。
訪問和哥,當然由足球開始。今次沒有世界盃,也沒說歐聯決賽,少有的由青少年訓練開始。和哥現在負責球隊的青訓工作,說起來駕輕就熟。
和哥說:「有些人很有天份,但也有些人很努力也沒法踢職業,讀書亦如是。」
和哥很鼓勵青少年參加體育訓練,尤其是團隊體育,認為可以訓練自律、團隊精神和人際關係。那麼,他認為家長應用什麼態度送子女學習足球呢?「香港的家長太緊張子女了。很多家長會看著子女練習,還不時出聲指點,令子女無所適從。其實送子女到了球場,就應該信任教練,把子女交給教練。」
有遇過「怪獸家長」嗎?
這難不到和哥。他見過有些家長,因為子女比賽時發生衡突就加入對罵、甚至打架,和哥教青年隊的其中一個規條就是家長不能出聲,一旦犯例就要立即離隊。表面看,這是很嚴格的要求,但實際是要青少年離開父母的保護網。「有些家長為子女報考青年軍,只是為了報考名校。對此,我一概不收。」說起足球,和哥一貫的認真,覺得一旦參加了訓練,家長要放手,讓子女投入去玩,家長的指手劃腳會限制了他們的成長。
大家會記得他在足球場上一絲不苟的樣子,想到他和子女的相處,一廂情願推想是「嚴父」。
和哥對子女沒有太多要求
子女眼中的「嚴父」
「在子女眼中,我應該是嚴肅的。」和哥斬釘截鐵的說。但現實又豈是一句「嚴父」所能完全包括?和哥口中的「嚴」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
「我對子女沒有太多要求。我們這一代,都是這樣走過來,或者是我們沒有太多物質要求,他們會選擇自己的路。」
當大家以為和哥在學業上對子女「鬆」,在課外活動就會嚴,那實在是美麗的誤會:「他們有很大自由,自己喜歡參加什麼活動、時間如何安排都由他們自己決定。」沒有壓力,讓他們為自己的抉擇負責,是和哥教導子女的宗旨。
興趣與事業 子女自己作主
「正如足球,有些人很有天份,但也有些人很努力也沒法踢職業,讀書亦如是。我們小時候沒有太多補習,一樣有些同學成績特別好,也有些普普通通。」和哥認為子女的長處不在學業,所以沒有太大壓力:「讀書方面,我只要求他們合格就可以。由小到大,他們沒有試過不上學,應該是喜歡上學吧。」所謂「鬆」,不是放任,和哥有他的要求。
「大仔喜歡足球,所以讓他踢青年軍,一直踢到現在,今年將會轉行。」以和哥在球壇的身份,有沒有指點一二?「完全是他自己考慮的,踢了這麼多年,他大概知道前景如何,身邊亦有很多朋友給他意見。興趣和事業是兩回事,即使轉了行,只要對足球有興趣,也可以在工餘時間踢其他組別的賽事。」換著是虎媽虎爸,大概會出盡方法幫助子女入行吧。
對大仔態度如此,對幼女亦然:「女兒有運動天份,小時候喜歡羽毛球,升中之後反而愛上排球,我就讓她繼續下去。現在她參加球會之餘,亦是校隊代表,自己一手一腳組織比賽,安排時間。」從來沒有刻意安排子女課外活動,但子女都能為自己作出決定,看得出,這是和哥最引以自豪的地方。
那麼,子女有入場看和哥踢球嗎?「很少,太太不喜歡足球是其中一個原因,此外,球迷的態度很激烈,也怕他們受影響。故此,他們小時候很少去球場;到了長大了一點,遇上杯賽決賽,他們也有入場支持的。
在家中是如何與子女溝通呢?
「得閒就傾幾句。做父親的,總會試過和子女有衡突,鬧了幾句,過一會沒事了。」溫柔細膩從來不是和哥的強項,但每講到子女時,總會感覺到他的溫馨關愛。
傳統的父愛,就是這樣盡在不言中。
關於李健和
現任東方足球隊教練,已退役香港著名足球運動員及香港足球代表隊隊長。曾效力多支著名香港球隊包括東方、南華、晨曦,職業生涯超過20年,三度獲選香港足球先生(1993年、1994年、2003年)。
==========
撰文及圖片提供:Peter Sir(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父親親親」系列
1 《「嚴父」VS 「慈父」》李健和
「教青年隊的其中一個規條就是家長不能出聲,一旦犯例就要立即離隊。表面看,這是很嚴格的要求,但實際是要青少年離開父母的保護網。」
2 《做父親的說明書》黃德森
「我會讓女兒選擇想聽我什麼年紀的故事。就是這樣她們了解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3 《Family man》陳家豪
「不要讓女兒在競爭的環境下長大,也不要比較,在中學前不要學懂勝負。」
4 《Field of Dreams》林S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