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 遊日看品格教育 (下)
樸思藝術成長中心 Imbrace Artraining Center 2020-02-28 01:33:17

上回提到筆者在遊日期間,留意日本人如何在日常生活發展孩子的品格,今次繼續與各位家長分享,如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培育孩子的品格。

 

筆者借用了著名心理治療師David Richo的5A法則,David用此論述如何在關係中向對方展示愛,筆者認為應用在親子關係中也一樣恰當。5A法則包括關注(Attention),接納(Acceptance),欣賞(Appreciation),情感(Affection)及容許(Allowing)。

 

關注(Attention) 首先,我們要對孩子有足夠的關注,相信這個對於一眾家長來說沒有難度。但何謂「足夠」?舉個例,很多家長見到孩子摔倒,孩子也未來得及反應,甚至沒哭也沒鬧,家長也會第一時間抱起孩子,安撫一番。要培養孩子的堅毅和獨立,家長要有合適的關注度,關心孩子有沒有受傷,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但不是溺愛。

 

接納(Acceptance)

其次,我們要接納孩子,接納他/她的能力,接納他/她的選擇,這能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愛、尊重與明白。有時家長知道有些選擇是迂迴,甚至是死胡同,但要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接納孩子的選擇,繼而一起承擔那個風險與後果,與孩子同行,才是孩子成長的最大裨益。正如上文提及過讓孩子自己拿自己的行裝,家長能接受孩子的笨手笨腳嗎?在孩子差不多失平衡時,會主動協助還是讓孩子嘗試後再作指導?這份接納絕對可以培養孩子的謹慎和批判力。

 

欣賞(Appreciation)

再者,我們要懂得欣賞孩子的付出,放下「讚得多會讚壞」這一套吧!具體的稱讚可以建立孩子的信心,感覺到被肯定和認同,亦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元素。緊記重點是「具體」,即不是「做得好好喎!」或「好乖喎!」,而是「玩完的玩具自己收執,好有責任感喎!」或「自動自覺去刷牙訓覺,好自律喎!」,孩子的具體行為被家長看見,方能把良好品格的行為延續。

 

情感(Affection)

第四,親子間需要有情感的表達,讓孩子感受到親密、關顧、溫暖和安全。通常,我們都不會吝嗇以言語表達情感,即是「媽媽愛你」、「錫晒你呀囝/囡」,但同時家長的行為也要一致。因此,「情感」(Affection) 這個A排行第四,是要提醒家長先要做到關注、接納和欣賞三項,那表達出來的情感才會一致呢!

 

容許(Allowing)

最後一個是容許,容許孩子有足夠空間去發揮和成長,容許孩子成為一個他們自己也喜歡的人。家長要留意,容許不等於縱容,不是孩子愛打機就打機,愛不上學就不上學。而是與孩子一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強項和潛能,容許他們按自己的選擇而發展。這點與「接納」有點相似,不過容許比接納更有寬道,也更需要讓孩子先了解自己。

 

David Richo的5A法則應用在關係上,所以筆者希望強調,家長不單單要把它應用到孩子身上,也要應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品格教育不單單是在發展孩子的特質和潛能,也是一個親子間一同成長的旅程。


相關文章: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 遊日看品格教育(上)

==========

筆者:王域治先生 Nic Wong(表達藝術治療師(IDEC®) / 註冊社工 / Imbrace創辦人)


愛自然愛動愛挑戰愛天馬行空,不甘現狀,常常思考怎樣衝出框框創造新玩兒。

瑞士歐洲研究院(EGS)表達藝術治療副修心理學碩士畢業,熱愛瑞士的青草藍天,更愛香港的人情味和廣東話的鏗鏘味。Nic熱愛兒童及青少年工作,在不同機構及學校服務超過10年後,希望突破現今社福制度框架,與友人創立Imbrace。


「Imbrace」取自Embrace(擁抱)一詞,即在藝術中讓人擁抱自己;Imbrace的理念是I'm brace,即在治療室內,我們會是你的支撐,讓你在生活中成為自己的支撐(In Art, I am your brace. In Life, you are your brace)。我們期望在藝術中,與孩子及家長一同學習,一同成長。


如果家長們希望在管教上有更多突破,歡迎與我們聯絡(6101 6696)。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