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如何教導孩子「與人分享」
GRWTH日報小編 2020-05-11 01:02:57

當我們希望教導孩子分享前,我們更需要先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如孩子開始發展出自我意識,不願意分享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我們值得思考分享背後的意義,哪些養分是我們希望傳遞給孩子?是社交禮儀、尊重他人的擁有權、合理拒絕、學習等候,還是言語表達?代入孩子的角度,我們作為大人也不是每件物件也會與人分享,反而在相爭時,成人的同理及不批判的態度,並循循善誘引導孩子作出協商和溝通,更能幫助孩子成長,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在教導孩子與人分享時,不妨參考以下「P. T. A.」幾個原則︰


1)預早提示,讓孩子選擇分享甚麼 (Prepare to share)

在其他孩子探訪前,宜先預告孩子及與他們商量,陪同一起把玩具分類,分為「可分享」及「不分享」,先把「不分享」的玩具收起,讓他們心理上作「分享」的準備及練習,減低孩子不願意分享的情況。若孩子外出作客,如情況許可,也同樣可以和他們商量帶1-2件小玩意與其他孩子分享,讓他們也能準備及練習與人分享。




2)輪流概念的灌輸 (Take turn)

輪流是指大家同樣地擁有玩玩具的時間,即是「你玩完,再到我」,不會強調玩具屬於誰的概念,會強調「你有,我有」,分享便會較為自然。


當孩子們同時希望玩同一件玩具時,家長可從旁觀察及引導孩子協商,例如︰「大家都想玩呢件玩具,邊個玩先?邊個玩後?幾時會輪到下一個?」,讓他們來回數次熟悉此規律。如對較年長的孩子,更可以協定時限,輪流排隊等候,這樣他們除了學習到溝通表達,也學習到控制衝動。謹記當孩子得到玩具後,教導他向他人表達感謝「多謝你同我分享」。




3)運用同理心,適當教導 (Acknowledge the feeling)

若當孩子因得不到玩具而出手打人,家長先以同理心了解孩子的心情,並停止不合宜的行為及提供選擇,例如︰「我見到你好鍾意那個玩具,好想快啲玩,未有得玩你好唔開心、失望」(用同理心說出孩子的心情,需按年齡及理解能力),「但係打人會令佢痛同受傷,係唔可以,要停止」(可以輕聲及明確地向孩子說出不合宜的行為及原因),「你可以選擇等哥哥玩完再到你玩,或者玩住另一啲」(可以為孩子提供可行的選擇,引導他解決困難),當孩子作出選擇時,即時給予肯定及欣賞「多謝你明白、合作!」(強化孩子的自控感,作出合宜選擇的能力)。


============

原文轉載:家長童學《如何教導孩子「與人分享」》

(封面主圖為網上圖片)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