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善用科技,啟動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因應當前學習趨勢,數位科技無疑是幫助孩子探索世界的最佳學習工具,然而卻有許多父母對孩子使用科技工具感到焦慮。長期身在教育第一線、同時也是自主學習專案協力教師的葉士昇指出,「現今的網路不比馬路安全,與其因為擔心而一味禁止孩子使用、不如透過陪伴,讓孩子認識潛藏的危機、進而培養聰明運用工具、並且能夠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因應108課綱帶來的學習變革,葉士昇認為當前的改革目的是為了「讓每個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找到學習熱情。」而綜觀當前教育現場的數位學習,跟著宏碁基金會的腳步走訪偏鄉後,他發現,「所謂的數位落差,跟你身處的位置無關,關鍵在你的大腦,也就是如何學習的方法。」數位工具和數位資源為學習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當前全球許多頂尖學校當開設了線上課程,他說:「孩子對領域的認知、生涯的探索,不能等到大學才開始。」
葉士昇也從幫助高中生打造自主學習歷程的自身經驗,提醒家長,「除了透過網路文章的訂閱功能,讓資訊自動送達給孩子,大量的閱讀與線上課程也是陪伴孩子展開自主學習的開始。」透過介紹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電子書館藏系統,他也分享給爸媽從國小到國中階段,適合孩子閱讀的各類文本和橋樑書。
想訓練孩子批判式思考,可以透過閱讀雜誌,在短短的篇幅看見各方的看法,以及看懂圖表;想強化語言學習,資料庫中也有豐富多種語文素材;也可以透過《數位世界的孩子》系列套書,由淺入深的帶孩子認識網路社群背後潛藏的危機與因應,厚實孩子的數位安全意識。
對於許多家長擔憂孩子的視力健康與網路沉迷問題,葉士昇老師提醒:「數位學習這條路上,最關鍵的是父母不要放棄陪伴。」他也給了3個實用的小建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科技工具成為學習助力:
1.在閱讀上盡量以實體為主、數位為輔。
2.手機與平板的使用應有時間限制,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後共同訂下使用規則。
3.可利用過濾軟體、螢幕時間管理等APP幫助孩子提升網路安全,家長和孩子都可自我檢視自己的使用習慣。
從關懷與同理出發,3個愛的數位教養心法
家有兩個小學孩子的親職教養專家澤爸,常和許多家長交流彼此的3C教養經驗,發現3C工具讓親子間的相處時間變少,3C工具使用時間過長常常造成衝突,還有影響孩子的學習專注力、實體書閱讀量,也可能限制了想像力與創造力,甚至不良的網路內容帶給他們錯誤的兩性知識…種種問題;但許多父母又害怕孩子沒有用手機或網路會影響人際關係,往往在「給和不給」之間相當兩難。
「無論你決定幾歲開始讓孩子使用3C,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尤其是孩子在中低年級以下時,有原則的控管是必要的;如果是高年級或國中以上階段,充分的溝通與彈性討論,這兩件事缺一不可。」澤爸分享自身的數位教養實戰經驗,「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須以身作則,願意放下手機,用實際的互動陪伴孩子。」
在3C教養議題上,許多父母最不擅長處理的就是親子間的衝突,大多以強制管理、沒收等高壓的做法來面對,澤爸也示範了當孩子使用手機超過約定時間時他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聽進去你說的話,我會先連結情感、用詢問的語句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他大多會用以下的句子和孩子對話,「為什麼今天沒有按照約定時間關上手機?」、「好,我理解你不能馬上離線的為難,但我有點難過……,下次如果又遇到這樣的情形,你能不能先和爸爸討論?或是和同學改約時間?」
他也建議爸媽適時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再來糾正行為,和孩子討論好明確的規範,以及違反規範可能帶來的影響,以降低彼此的衝突。「當然,如果孩子不用、我也不用。若是我在處理工作,也會明確告知孩子多久後我會放下手機。」
澤爸還分享他和孩子拉近距離的小秘密,他時常主動關注孩子最喜歡的網路遊戲、直播主,讓他無論是在家或是到有青少年場合演講時,都能很快和年輕世代打成一片,他說:「記得做個有趣的大人,和孩子對話時請放棄教化功能。你和孩子的關係好、溝通好、連結好,自然能夠早一點發現孩子的問題,進而幫助他們解決。」
在教養的路上,澤爸也提醒家長「陪伴不能少」,他也提供3個教養心法,從愛出發,幫助家長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
1.以身作則,陪孩子找到探索堅持的興趣。
2.培養能專注的靜態事務。
3.找到他們喜歡並能持續的運動。
相信無論科技趨勢浪潮如何改變,有了家長陪伴,孩子都能自信擁抱科技,快樂探索學習。
============================
圖文轉載:親子天下《不沉溺網路、善用科技學習,6招培養親子數位素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