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給獎勵也要有技巧
GRWTH日報小編 2019-11-15 12:59:40

很多父母都到知道要獎勵孩子,但大家又會擔心,每件事都用獎勵的,日後會不會養成孩子要得到獎勵才去做,沒獎勵就不去做?

獎勵方式,會影響孩子主動性! 

1970年代的心理學研究認為,不該使用「外在獎賞(或動機)」,因為他可能會減少「內在動機」。1985年美國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所提出的「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 認為,利用外在強化來控制行為,最終會弱化個人的自我決定能力,導致內在動機的降低。而且,令原本有興趣的活動變成必須依靠獎賞,才能表現出好行為。把德西等人所做的整合分析,進一步研究並驗證此論點:「只要完成,就有獎賞」或是「做的出色,就有獎賞」這兩種方式都會削弱內在動機,因為獎勵減少了自主性與主動性。

認知評價理論認為「表現好就給獎賞」會削弱內在動機,內在動機被削弱,行為表現就會受到影響。舉例來說,當孩子喜歡彈琴,父母為了讚許他每天自動自發練琴,答應練完琴就給點數(獎賞),集滿就可以換獎品,德西學派認為這樣的方式會削弱彈琴的内在動機,因為孩子是真心喜歡,有了獎賞之後反而會剝奪在這過程中所享有的樂趣 !

口頭獎勵比獎品好,孩子更有動機!

爸媽給與孩子鼓勵時,要記得讚美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只看重最後的結果,才能讓孩子把焦點放在主動去做,不會為了結果不如預期而失去自信。而且習慣社會性讚美的孩子,長大後物慾比較低。但是在獎勵或是讚美的時候,爸媽不要太言過其實 !

不能直接給獎勵,集點獎勵可以用嗎?

集點獎勵是可以的,但是要訓練孩子的主動性與耐心,爸媽要懂得善用「改良式集點」。所謂改良式的集點制度,有三個實施重點。首先當孩子缺乏行為動機時,才能用集點制度;好比說練琴、閱讀、洗碗、整理書包等。有些孩子沒辦法從這些地方培養好習慣,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這樣做,因此造成親子間溝通認同不一致,這時候就可以用改良式集點。

最後,集點獎勵制度能少用時,還是要盡量少用,如果要用,一定要親子間共同討論,這個規則在事前一定要約定好。集點獎勵制度的關鍵,是要讓孩子分析自己的進步。

圖文轉載:天才領袖《給獎勵也要有技巧! 獎勵方式,會影響孩子的主動性!》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