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困擾與親職教育需要」調查發現,87.7%受訪父母在教養子女時感到困擾,証明現今的父母不易為。而近月多宗虐待兒童的新聞,實在使人感到心痛。筆者從事家庭和兒童工作二十多年,接觸過很多在教養上痛苦掙扎的父母,他們在打罵子女的漩渦中徘徊多年,有時覺得失控,時而感到內疚,直至筋疲力竭,最後他們勇敢地找到一條出路,挽救了自己和孩子。現在就讓我和大家分享兩個故事。
一代接一代的魔咒
A女士小時候常常被爸爸打,所以她一直也十分憎恨爸爸。長大後,雖然她明白了爸爸的「苦心」,但是父女的關係始終疏離。A女士成為媽媽後,一心想好好享受和女兒親密的關係。可惜事與願違,A女士竟然重蹈爸爸的覆轍,常常出手打女兒,而且常常用說話侮辱女兒。
一天,當A女士想出手打女兒時,她看著女兒怨恨的眼神,憶起童年的自己。她痛定思痛,決定找社工幫助。社工推薦A女士參加教養子女的課程,她了解到自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誤以為最有效的教養方式是「打駡」,所以每當女兒「不聽話」時,她便會出手打女兒。隨著女兒長大,A女士出手也越來越重。在社工的引導下,A女士明白打駡女兒只能收即時之效,女兒之所以立刻變乖,只是怕被媽媽打,而不是因為知錯。媽媽經常用說話侮辱女兒,只會打擊女兒自信,完全達不到管教的目的。女兒之所以經常說謊,也是為了逃避媽媽的打駡。
A女士真心向女兒道歉,慢慢修補與女兒的關係。自從A女士以正面的教養方式去管教女兒,先聆聽女兒心聲和想法,再對女兒循循善誘,以身作則地去教養女兒,女兒的行為亦慢慢進步。
不能自拔的好媽媽
在女兒出生後,B女士便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女兒,實現成為好媽媽的夢想。自從進入小學階段,女兒的品行和成績也未如理想,B女士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和憤怒。每次看到女兒成績不理想或學習態度散漫,B女士就會怒火中燒,狠狠地打女兒一身。雖然每次情緒過後,B女士也會感到後悔和自責,但卻阻止不了自己向女兒動手。
在朋友的鼓勵和介紹下,B女士願意接受輔導。由於B女士情況非常緊急,輔導員立刻約見了她,從她繃緊的面容上,輔導員已感受到她正承受極大的壓力。B女士認為女兒不但讓她實踐做好媽媽的夢想破滅,而且使她生活得痛苦萬分。
在和輔導員面談了數次之後,B女士的情緒因為得到抒發而穩定了。起初,B女士認為自己已為女兒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心思和精神,卻不能得到女兒的體諒和配合。後來,B女士明白要把生活的焦點分散,不再聚焦在女兒身上,在照顧女兒之外,也要留一點空間給自己,不要把女兒的表現看成為自己的成就。其實B女士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但每次當憤怒掩蓋了理智,她便會狠狠地對女兒出手,然後又再跌入自責的深淵中。經過兩個多月的輔導,B女士的情況已有明顯改變,她整個人也變得從容,開始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總結
現代父母在教養的路上,有很多不容易解決的困難,或許我們用過很多方法去教導子女,由於操之過急或成效不彰,最終選擇「打罵」形式。可是,長期的打罵只會讓彼此在身體和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傷害。我鼓勵父母們能以正面鼓勵的教養方式去管教孩子,先聆聽孩子心聲和想法,再循循善誘,好好獎勵孩子付出的努力和細微的改變,並以身作則耐心地去教養他們,相信孩子們的行為會逐漸有所改善。
其實,我們可以把怒氣轉化成尋求幫助的勇氣。父母們若在教養子女上感到困擾,我鼓勵你們盡快向社工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如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亦可鼓勵他們聯絡就近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網址如下:
https://www.swd.gov.hk/tc/index/site_pubsvc/page_family/sub_listofserv/id_ifs/
我是一位社工,也是一位媽媽,我也曾經在教養孩子時對自己失望,但我明白沒有人天生懂得做父母,我們不用因為教養困難而感到羞恥,只要我們願意開放自己,接受專業意見,便一定能學會如何把孩子好好帶大。
撰文:Ms Connie Lau(心。童行家庭教育中心總監)
圖文轉載:家長智NET《不打,還有出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