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其他
家長應如何回應最近的社會運動?
青協家長全動網 2019-07-06 00:11:30
Image Not Found

(圖片經香港01授權使用)


近期接二連三的事件,有很多家長及年青人透過媒體或身處現場目擊,引起情緒不穩,家長可以如何做?以下給予一些參考方案﹕


1 確認自己情緒反應

家長見到子女參與相關社會運動及回應事件,感到擔心及憂慮其實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情緒。

正視情緒語句﹕

「我感到擔憂,我害怕及擔心子女受到傷害。」

「我感到沮喪,我沒能力保護子女。」

「我感到憤怒,子女不認同我對事件看法。」

「面對不停的爭拗,我感到厭煩。」

「我感到害怕,怕自已的子女曾參與抗爭,會面對檢控。」


2了解自己擔憂什麼

確認自己情緒後,家長可以慢慢整理一下自己憂慮的是什麼。

「擔心子女的人生安全?」

「擔心子女會承擔刑事後果?」

「擔心子女傷害自己以表不滿?

「還是不認同子女的政治立場?」

家長需要先了解自己,才可妥善地與子女在事件上展開對話。


3 開放心態了解看法

Image Not Found

家長與子女展開對話時,鼓勵先開放聆聽子女心聲。千萬不要過急說教或以高壓向子女表達自己對事件想法。

在對話中家長可能發現子女與自己立場未必一致,但對話目的不是在政治立場上達成共識,而是讓親子明白雙方需要、對事件的情緒反應及以建立關係為本。

家長在了解子女情況後,也可將自己的憂慮陳述,讓子女在和平的溝通下明白自己更多。

如子女堅持做一些回應涉及人生安全或刑事責任,家長可讓子女知道自己的憂慮及嘗試與子女協議保護自己的方法。

建議回應說話:

「我感到你對政治狀況十分不滿,不如分享一下原因.. 」(引導子女思考)

「我知道你對政府回應感到失望,想作出行動回應,你有什麼打算…」(了解子女的行動)

「知道你打算回應事件,我們擔心你的安全及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我們會尊重你的個人意願。但如果你已決定外出,希望彼此能商討安全的行動的方案。」(嘗試與子女協議聯繫和保護自己的方法)


4 遇見危機尋求協助

如在分享的過程中子女表示有自殺傾向,家長更要先保持冷靜,持續關懷支持及了解子女感受,但非認同自殺。

如果子女情緒仍不穩,切勿讓其獨處,家長可鼓勵並且陪伴子女尋求專業人士協助,以保障其人生安全。


Image Not Found

(圖片經香港01授權使用)


常見問題

1. 子女在電視上看到衝突場面情緒很大波動,應該怎樣安撫?

這種情況較易出現在年紀幼小的小朋友身上。子女很可能是擔心父母上街的安全,又或者單純因為暴力畫面而擔心在場人士的安全。對此,家長可以﹕

・先協助子女表達情緒﹕「你很害怕嗎?」、「你很擔心?」,細心聆聽及誘導他說出感受。

・然後讓他知道這種情緒是正常﹕「這個場面真是很得人驚」、「很易有人受傷呀。」。

・進一步以事實讓他了解到暫時沒有人嚴重受傷,使他安心。

・最後以言語及身體令子女感到安全。留意子女情緒有可能持續幾天,如果嚴重應向專業人士求助。

建議安撫說話:

「香港發生這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我們感到驚訝及害怕….」

「我們有這些感覺是正常的。」

「這些場面真的好危險及擔心受到傷害,我們在你身邊,這兒是安全的。」


2. 爸媽很擔心子女上街的安全,但見到子女穿黑衣或帶備較不尋常的裝備,或接收某些訊息後情緒高漲,想參與集體聚會,要外出,父母該如何做?

・不論父母的立場如何,見子女身穿黑衣或帶備較不尋常的裝備上街,首要必然是擔心子女的安全。所以在展開對話前先要放下自己的情緒和喜惡,心平氣和交談。

建議分享說話:

「你穿黑衣/帶著手套/口罩上街是往那裡去?」

「你知道在那裡會發生什麼事?」

「如有亂子發生,到時你會如何處理?」

「你估計最壞的情況會怎樣? 遇上了你會如何處理?」

「在人多情緒波動的情況下,如果有人起哄,你知道自己的底線在那裡?」

「如何在現場確保自己的安全?」

「遇上搜身, 你會如何處理?」

・越具體摸擬現場情況作細心討論,越能令子女了解現場情況作保護個人安全的準備。留意的是當子女已經決定,父母越強硬表達意見或情緒有較大反應,子女就會說得越少,免得刺激父母,這樣反而影響了大家的溝通。

・即使家長支持子女亦要慎言慎行,否則子女很易認為得到認許和鼓勵而忽略安全。


3. 父母對衝擊場面很反感,但子女又認為父母不理解問題。如何可避免引發親子衝突?

Image Not Found

・因為接收資訊、成長背景、價值觀念不同,大家對同一件事的取向有不同亦正常不過,最重要的是理解對方及有足夠的溝通。決不能一方面說自己開放,另一方面又批評否定。在討論課題時,大家首要先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在情緒極不穩時亦先行離場,避免無謂的衝突及把情緒帶進討論。

・當討論時大家亦不宜先說立場,否定對方。應該先討論背景及訴求,在此尋求最大共識。

「他們主要的要求是什麼?」

「這些要求合理嗎?」

「有些什麼要求不合理?」(討論時儘量拉闊思考和選擇。)

・第二步討論雙方的立場。

「為什麼不回應訴求?」

「怎樣才算回應訴求?」

「你認為那部份訴求不合理? 那部份合理?」

「知已知彼,你認為對方有什麼考量?有什麼難處?」(在此代入對方的角度思考。)

・分析可採取的方案及各方案的利弊,引導大家拉闊思考和選擇。

「還有其他處理方法嗎?」、

「大家的方案有那些地方最可取?」、

「這些方案可以按緩急先後處理嗎?」

「你擔心的結果真的會出現?能避免嗎?要立即處理?」

因為之前能心平氣和討論,在此即使各有爭論, 對親子關係的傷害亦較少。


4. 父母每次看電視新聞就引發子女衝突,該如何處理?

・子女通常不滿主流傳媒偏頗,認為報導不夠詳細了解事情始末。在家長角度網上資訊過於零碎及充滿假新聞和政治立場,雙方會因此爭持不下。

・生活方式和習慣難以一時改變,大家亦要承認不同資訊來源各有限制。所以可以嘗試每天找一段時間大家交換資訊,互為補足。

家長﹕「我看見有人衝入立法會大肆破壊。」

子女﹕「有沒有看見他們進入後做了些什麼?」(家長可以請子女展示有關片段。)

家長﹕「有沒有經過剪輯? 網上太多假的新聞, 你可以拿多些證據。」

子女: 「有!」(家長可以請子女展示更多資料。)

家長﹕「始終有暴力,暴力行動可以達到訴求嗎?可以說出你認為的好處和壞處嗎? 」(盡量建立多方面思考,重要是過程保持心平氣和,明白正反皆有。)

子女﹕「不用較極端或暴力, 你又覺得可怎樣做? 」(家長可以向子女展示其他建議的資料,甚至其他國家的經驗。)…

・親子關係沒有對錯。討論的結果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家有機會互相溝通及了解更多。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單位主任 凌婉君姑娘

2019年7月5日


© 2019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All Rights Reserved.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