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這一代「數碼原住民」談「我的志願」,昔日父母輩眼中薪高糧準的「三師」——醫師、律師和會計師大有可能三甲不入,但YouTuber呢?則肯定榜上有名!
近年,小學界都冒出不少小朋友YouTuber,究竟讓孩子們在網絡上「拋頭露面」是否恰當?會否引來壞人動壞念頭?當小朋友和網路世界互動得愈來愈緊密,提升他們的數碼智商和資訊素養,似乎是家長和教育界的當務之急。
文:沈雅詩、顏燕雯 攝:沈雅詩、黃志東

今年8歲、讀小學三年級的Max,數月前在YouTube開設了「大Max搞搞震」頻道,以主持人的身分,在鏡頭面前「開箱」實測各款最新型號的爆旋陀螺。記者問Max:「你是否YouTuber?」小伙子最初靦腆地說「不知道」,但爸爸Alex拆穿兒子:「他常跟人說自己是YouTuber呢!」

Alex(右)操刀替Max(左)拍攝YouTube頻道影片,他希望藉此訓練兒子的表達能力和口才。
透過拍片訓練表達能力
Alex笑言,從前對YouTuber毫無概念,也是從兒子口中才認識到笑波子、英雄日常等網絡紅人的名字。近一年,Max迷上爆旋陀螺這玩意,並向爸爸提出想仿效GChannel Beyblade、彼得豬Peter Pig那樣,做一個專門介紹爆旋陀螺的YouTuber。沒想到Alex不但沒反對,還親自操刀,替兒子拍片、做剪輯。

「我心態是希望透過拍片,訓練Max的表達能力、口才,這些對他的中文科,又或是站出來presentation(匯報)都有幫助。反正新一代都是接觸多媒體為主,我想給他玩着去學。」Alex舉例,最初Max只懂在鏡頭面前靜靜地玩陀螺,甚少旁述,能用上的形容詞、連接詞亦寥寥無幾,但累積多了經驗,表現愈來愈好,「Max向來中文作文較弱,但很開心最近老師讚他的文章內容豐富了,我相信,這也是和他拍片的經歷有關」。
「大Max搞搞震」頻道暫時有36名訂閱者,Max最希望訂閱人數能增多,將來甚至有機會以YouTuber為職業,他說:「因為我覺得其他職業會很辛苦,但做YouTuber只是拍片就掙到錢,看來不是太辛苦。」
Alex表示,把「大Max搞搞震」設定為公開頻道,無非想鼓勵兒子用心去做,「最初訂閱者只有親友3、4人,但現在累積到36人,雖然算不上多,但當中很多訂閱者也是我們不認識,瀏覽量最高的一段片超過700人次,這些喜悅,勝過我用言語去讚他,也因為這些滿足感,Max更有動力繼續拍攝。」

Max數月前在YouTube開設了「大Max搞搞震」頻道,主要分享試玩爆旋陀螺的心得。

皓嵐的facebook專頁最近分享了一些試玩玩具的視頻。
面對惡意抨擊不開心
但長期在網絡上曝光,不怕兒子被「起底」嗎?Alex思索了一會兒,然後答道:「這個問題,我的確沒有想過。」他又謂,Max確曾在頻道上收過unlike,甚至有人留下粗言穢語,要他安慰一番。
年紀小小的Max直言不理解別人為什麼「憎」他,「我很不明白,他們為何要鬧我?我有不開心,但不會因而停止拍片」。爸爸反倒看得輕鬆,「我告訴Max,網絡世界就是這樣,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你做的事情,但做好自己就足夠。事實上,亦有不少小朋友留言叫Max加油!」

網上言行要謙卑有禮
10歲的劉皓嵐自兩年前於一個頒獎禮上表演歌舞後為人所認識,原來媽媽柔烽數年前已替兒子開設YouTube帳戶,現交由皓嵐管理,他偶爾亦會用來直播自己玩網上遊戲的片段。「他只是用來跟同學玩直播,很悶的,只有幾名訂閱者。」柔烽笑說。
柔烽指皓嵐平日愛看YouTube,看的多是「高質」影片,但亦試過「失手」,「有一次他在看一個一邊打機一邊不斷講粗口的YouTuber,我跟他說,這個人只是講粗口,說話內容毫無意思,請他不要再看,他也同意,覺得是不值得看」。
另一邊廂,皓嵐亦擁有一個facebook個人帳號及一個公開的個人專頁,專頁有7000多人讚好,主要由媽媽管理,裏面都是他拍廣告、做公益活動,以及少許日常生活的分享。柔烽說,經常都會有中小學生私訊或留言給他,問他各式各樣的問題,當然也有一些所謂「hater」專發放一些負面信息,令媽媽非常激動。「我認為即使在網上世界,也不能自把自為地想說什麼便說什麼。我們在網上的言行,應該跟在真實社會一致的,對人要有禮貌、要謙卑。有時我會因而動氣,反而兒子卻十分樂天,認為這些留言不是怎麼一回事,更安慰我說:『別人不喜歡就由他不喜歡,我也不用喜歡他們。』」

21世紀的學生是「數碼原住民」,他們時刻在線,會面對不同的危機,需要教育界攜手正視問題。
教育有心人﹕不公開真實姓名 別人無法「起底」?
一班教育有心人,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200多萬元製作全港首個有關小學資訊素養教材套「電子網絡急救達人」,第一輯教材套剛於上月面世,推手之一的聖博德學校校長張作芳表示,希望可惠及全港最少150間小學。「現在的孩子,大都覺得網上世界很闊、很多資訊、很好玩。我接觸的小學生,大部分都有玩過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甚至有些會蠢蠢欲動想成為YouTuber,但他們未必有意識保護自己。」

張作芳校長
張作芳補充,很多小朋友也未理解「數碼足印」是什麼一回事,「以為做YouTuber不公開自己的真實姓名,人家就無法『起底』?在facebook接受陌生人的交友邀請,以換取更多的Like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實情是網絡世界的一舉一動都是環環相扣而非割裂的,沒有做好私隱設定,就很容易出事」。
別以為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張作芳笑言,連成年人也會中招,就證明大家仍是一知半解,「我們不時從報章上看到有成年人在網上被人騙財騙色,成年人也不能倖免,更况是小孩子呢?所以,學校真的需要提升學童這方面的認知」。
資料來源:HAPPY PAMA 教得樂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