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歷過家人年初的流感慘況,不敢掉以輕心,非常留意家居清潔、小心飲食,備戰冬季流感高峰期。誰不知港大袁國勇教授剛宣佈破解手足口病奪命之謎,雞蛋仔就興奮到發高燒! 仔細觀察手腳都沒有紅點,但滿口都是水泡……原來是手足口病毒的姊妹腸病毒,疱疹性咽峽炎。
問過醫生如何避免,他說只可以保持個人衛生,盡量避免去人多地方,因為疱疹性咽峽炎可以靠飛沬傳染
醫生給我的網站連結,指病毒感染導致口腔後部出現紅色小斑點,慢慢變小泡産生潰瘍,令患者非常疼痛。雞蛋仔因為太痛,連續三晚嚎哭不能入睡,不吃不喝差點脫水。嘴巴長一粒「飛茲」也食不下嚥,更何況歲幾的小人兒?病發前雞蛋仔到訪過商埸、遊樂場還有幼稚園面試,根本無法追溯源頭。
問過醫生如何避免,他說只可以保持個人衛生,盡量避免去人多地方,因為疱疹性咽峽炎可以靠飛沬傳染。最可憐是除了退熱止痛藥,沒有什麼藥物適用於幼童紓緩口腔不適。不是所有腸病毒都有疫苗,可引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的手足口病,也是沒有藥物疫苗,我也非常期待新疫苗,好像輪狀病毒疫苗一樣,簡單口服但有效保護兒童數年之久。
香港人的公共衛生危機意識不足,抱僥倖心態,自己沒有大病就可以了,忽略了個人的小病,可能已是潛伏病毒宿主,影響社區內抵抗力比較低的人。
話說回來,計劃接種流感疫苗的時間表要延期了,區內的診所表示疫苗供應穩定,不像年初要「撲針」。不過,我發現很多家長對接種流感疫苗仍有所保留,由於網路資訊虛實不一,人云亦云,一般家長也沒有精力學識去研究醫療期刊,了解各類疾控;加上太多藥廠謀利的負面新聞,令家長對幼兒是否接種疫苗變得更謹慎,時有網路公審評擊,讓是否接種流感疫苗的討論變得對立、非理性。
我只是一般港媽,除相信醫生權威外,真的很難考究幼兒接種疫苗的利弊。曾向相熟的兒科醫生取經,他視接種疫苗為風險管理,考慮過往那一種疾病容易在本地傳播、發病後最壞情況又是什麼,也考慮父母是否經常往返外地,感染外國高危傳染病。畢竟醫生能理解藥廠背景、科研過程而及明白疫苗誘發的副作用等,也相信疫苗品質安全。這位醫生反而慨嘆,香港人的公共衛生危機意識不足,抱僥倖心態,自己沒有大病就可以了,忽略了個人的小病,可能已是潛伏病毒宿主,影響社區內抵抗力比較低的人。
大家小心防範社區感染風險,除非你不讓孩子外出跑跑跑跳跳,否則他們的健康都不能單靠家長守護,還請大眾多加注意個人衛生,公共健康人人有責。
這點我非常認同,接種流感疫苗雖不能保證一百巴仙安全或可以徹底免疫,但是在公共衛生意識薄弱的香港,接種疫苗似乎是對自己及社區比較有保障的選擇。環顧四周,俱上呼吸感染症狀的人,有幾多位戴上口罩?留意一下,有多少人把用過的口罩包裹好才掉入垃圾桶?又有多少人更換口罩時會洗手消毒?
我相信也尊重每位家長,是否為孩子接種流感疫苗,都必定是為他們的健康著想。只想重申提醒大家小心防範社區感染風險,除非你不讓孩子外出跑跑跑跳跳,否則他們的健康都不能單靠家長守護,還請大眾多加注意個人衛生,公共健康人人有責。
資料來源:HAPPY PAMA 教得樂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