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無分大小
小時候,我們被問「長大後,你想當什麼人」;高中時,我們被問「你準備選文、理、商哪科?」;大學聯招時,我們被問「你想入讀哪個學系?」

我們都面對過這些問題,答案或許多是「我要當老師!」、「我要讀商科!」、「我要入醫學系!」這些無疑是偉大的理想和志願,但怎麼很少聽到人回應說「我要當一個有愛心的社會工作者」、「我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乾淨舒適的環境」。
當然,我們沒有白紙黑字列出哪些職業是高級、令人嚮往的,但無可否認地,社會的確將這把無形的尺存放於每人的心中,用來量度每份工作的「價值」。即便不盡是每人都認同這把尺的量度標準,但我們無法否認它的存在。
職位有高低之分,基層職員和管理層在架構上有明顯分野,工資的分別也是鐵一般的事實。「職業無分貴賤」一話是道德層面上的描述,無論任何工種、職級都值得我們的尊重和關懷,都應該享有共同的權利。

同樣概念,套用在創業上,亦值一番討論。
創業不單指創造出改變社會現況產品或服務,單純地改變顧客的一個生活小習慣,都可以是成功的創業。香港寸金尺土,即便花了數百萬成功上車,卻不見得有個舒適的生活居所。這無疑是香港七百多萬人的共同痛點,近年出現了許多針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企業設計出水管屋,有機構正計劃興建貨櫃組合屋,更有共享生活空間出現,這些都是缺乏生活空間的解決方案。
要解決居住空間問題,不是每人都有能力、資源興建新型房屋,但其實簡單如存倉服務,都是可行的解決辦法。一個簡單膠箱,將非日常用品存放另一地方,足以增加生活空間,提升生活質素。新型房屋與存倉服務固然規模大不相同,影響層面亦不一樣,但所帶來的價值、效果都是值得重視的。
創業不在乎要創造出規模多大的產品或服務,重要是革新的想法、創意。
創業,是無分大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