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教育
【創意教育】「浸大事實查核」教學生尋破綻 追本溯源 破解網上虛假信息
GRWTH日報小編 2024-05-31 05:14:35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加上人工智能(AI)生成的影片和圖像愈來愈真實,與其阻止新生代接收和觀看,不如認真教導年輕人事實查核(fact check)。由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營運的「浸大事實查核」,早前舉辦了資訊素養展覽,更為中學生開辦事實查核工作坊 ,讓學生學習如何利用反向搜索引擎、尋找圖片出處及背景脈絡,追本溯源,尋求真相。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海後出現巨型奇怪生物?慈禧太后跳「科目三」?這些網絡流傳的圖片或影片,或許大家都看過,但當刻有否存疑呢?為提升大眾理解虛假信息的能力,2020年成立的「浸大事實查核」(HKBU Fact Check)不但為公眾提供流程透明的事實查核服務,更推出書籍、舉辦展覽及工作坊,教大家在虛假信息氾濫的世代明辨是非。
 

中學生透過展覽和工作坊認識到fact check的重要,以後看到有懷疑的資訊時,也懂得查核真相。

4月下旬,「浸大事實查核」於香港浸會大學李兆基傳理視藝樓顧明均展覽廳展開為期約兩周的「浸大事實查核資訊素養展覽」,內容結合了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穎團隊的研究,透過展板、互動練習,讓公眾認識什麼是假新聞、假資訊,以及明白事實查核的重要。展覽提及為何人們會誤信假資訊,原來是因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即是一個人做決定時,往往會偏信對自己有利、堅信的一套意見,而忽略對自己不利或與自己想法有牴觸的觀點。
 

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曾姿穎希望這次展覽和工作坊幫助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在「信息失序」的時代明辨真假。她指「浸大事實查核」(HKBU Fact Check)已於2022年12月15日獲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認證,成為IFCN簽署成員。

用反向搜索引擎 查圖片來源
除了展覽,「浸大事實查核」早前亦舉辦中學生工作坊,讓學生學習使用Google Lens反向搜尋圖片、使用Hive Moderation等工具識別AI圖片,從而提高防範虛假資訊的意識和能力。曾姿穎說,資訊素養涉獵的範圍很廣,是次工作坊主要講述什麼是虛假新聞和資訊,讓學生明白事實查核並不複雜,人人皆可做到。

 

學生覺得AI換臉的技術很有趣,也驚訝於它的製成品幾可亂真。

採訪當天,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的學生在工作坊中練習圖片反向搜索,若看到一棟形狀奇怪的建築物圖片,想知道它是否真實存在,可以追溯圖片或影片的來源,查看圖片是否經過後期修改,甚至了解圖片背後的信息脈絡。方法是利用Google「以圖搜尋」功能、TinEye、Yandex及百度識圖等圖片反向搜索引擎上載想查核的圖片,便可獲取該圖較早發布的時間、建築物所在地等信息,用以破解網上流傳的錯誤信息。參加工作坊的中三學生Isacc及Hayden均表示,電腦課略有提及分辨圖片及資訊真偽的重要,卻是第一次用圖片反向搜索引擎去查核,覺得這方法頗為實用。至於幾可亂真的AI圖片,則可留意圖片中有否破綻,如練習時,有學生留意到圖片的光源與真實情况有偏差,從而推斷那是AI生成圖片;也有學生對現場展示的AI換臉程式感到非常驚訝,明白以後看到類似資訊時,也要「停一停,想一想」,以免被騙。
 

學生在展覽中,了解到由於AI生成圖片及影片科技尚未算十分成熟,所以可透過肉眼仔細觀察,看看有沒有破綻,如圖畫人物手部形態是否自然、背景中的物體有否扭曲等。同時,亦可利用Google「以圖搜尋」功能、TinEye等圖片反向搜索引擎查核AI圖片。
 

展覽提供一些練習給參觀者試玩,如利用圖片反向搜索引擎查核圖片的真實度和出處。

====
原文轉載:明報HappyPaMa教得樂《資訊素養:「浸大事實查核」教學生尋破綻 追本溯源 破解網上虛假信息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