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會伴隨著程度不一的後遺症,外媒有報導指出,從近期觀察所見,不少染疫者會出現嗅覺倒錯(parosmia)的現象,雖然味覺失常比起視力、聽力在生活行動方面危險值較低,但對身心狀況的影響依舊不容小覷。
目前本港12至19歲青少年的新冠疫苗接種率約三成,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年輕人染疫病徵雖輕微,但嗅覺問題持續數月仍未康復,包括聞咖啡變為石油氣味、出現「嗅覺幻覺」或失去嗅覺,瑪麗醫院正跟進60至70名有嗅覺問題的青少年。不過專家指出,恢復嗅覺至少代表有嗅覺功能有好轉跡象,透過飲食調整可以助於緩解不適應的狀況。
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出現「嗅覺幻覺」或失去嗅覺 (圖片來源:xFramo)
嗅覺喪失是新冠肺炎典型症狀之一,連帶影響味覺功能,但通常會在數週後逐漸好轉,不過外媒報導,雖然沒有官方正式數據,但越來越多患者因為異樣的嗅覺問題,如沒有壞掉的咖啡卻聞到臭酸、無法接受千層麵加熱的氣味,只能挑特定、不會產生排斥味道的飲食,又或放棄曾經喜愛的食物等等。
神經元修復連結錯誤
嗅覺倒錯不算是新的現象,它可能會因為頭部或鼻竇受傷而發生,當然也會被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後影響。
新冠肺炎病毒會破壞嗅覺神經元,藉此讓患者失去嗅覺功能,但研究也表示,神經修復期間還可能會有連接錯誤的問題,導致傳送訊息到錯誤的地方,影響判讀,進而導致味道改變和幻覺的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