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健康
【親子健康】成日拉扯耳朵/發音不清 你孩子的聽覺可能有問題
GRWTH日報小編 2021-08-23 09:33:23

發展語言、與人溝通、學習新事物及對四周突然而來的聲響作出警覺等,都需要有敏銳的聽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聽力障礙會影響他們在學業、語言、社交和行為上的發展。

聽力障礙可以是先天性的,亦可能是由疾病、創傷、藥物等造成。輕微的聽力障礙或會較難觀察得到,但我們可從孩子日常的行為,得到一些啟示。
以下是孩子出現聽力障礙的一些徵兆:

1. 耳朵不適

  • 感到耳痛或耳塞
  • 常拉扯耳朵或按摩耳道入口
  • 流耳水、耳朵有異味
  • 耳鳴
     

2. 在以下情況難以聽到及理解別人的說話

  • 別人低聲說話,或說話時沒有直接面向孩子
  • 孩子遠離聲音來源(例如坐在課室的後排),或身處嘈吵環境
     


 

3. 在課堂上有以下的表現

  • 聆聽時,常把身體傾前,把頭側向一邊,或特別注意講者的口形與面部表情
  • 難以確定聲音來源
  • 談話時,常要求別人重複說過的話
  • 參與群體活動時,不能對口頭指示作出即時反應,只能在觀察同學的反應後才能有所行動
  • 依靠同學的筆記和講解才明白老師授課的內容
  • 英語讀默時,常把字尾的「s」遺漏
  • 要依靠聆聽的科目中,成績比其他科目差
     


 

4. 與人相處或交談時的表現

  • 混淆語音相近的字詞,例如把「先」誤作「天」
  • 語音不清晰
  • 言語表達與理解能力較同齡學生差
  • 情願獨處,不愛群體活動


聽力測驗
聽力測驗是診斷聽覺是否有問題最有效的方法。

進行聽力測驗時,孩子只需戴上耳筒及依照測驗員的指示對聲音作出反應,過程約需數分鐘。測驗報告可顯示聽力是否正常。如有弱聽,報告更可顯示出它的程度及類別(感覺神經性、傳導性或兩者的混合)。再配合其他的檢查,醫生或聽力學家可提出醫治或康復之建議。


如何保護聽覺
不要以硬物清理耳道,更不可把外物放進耳道。在正常情況下,耳垢會因皮膚的新陳代謝移向耳道外,所以不用動手清理。若有外物誤進耳道,應找醫生治理,自己挖耳可能會把外物推得更深入耳內,也可能弄傷耳膜。

游泳及洗頭髮時,要保持耳道清潔及乾爽,可用耳塞或棉花球防止污水流入耳內,其後應盡快以乾布或棉花球揩去耳內的水。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11億年輕人(年齡在12至35歲之間)承受由於暴露於娛樂環境中的噪音而面臨聽力受損的風險。過大的聲量,可令耳朵不適及引起耳鳴,長期身處聲浪過大的地方,更可引致弱聽。預防措施包括:
 

  • 避免在遊戲機中心、和卡拉OK等聲量過大的地方逗留。
  • 避免玩耍會發出過大聲浪的玩具,例如氣槍;在遇到巨大聲浪如打樁或修路等工程時,應用手掩著雙耳。
  • 在使用耳筒時,最高只可將音量調校至輸出量的六成(60%),每天總共不可使用耳筒多於60分鐘。
     


建議每天使用耳筒總時間不多於60分鐘。
 

過量使用某些藥物(如亞士匹靈)可引起耳鳴及聽覺受損,應依照醫生的建議用藥。

擤鼻時應緊壓一邊鼻孔,輕輕擤出另一邊的鼻涕。這樣可防止鼻腔和鼻咽的污物經耳咽管感染中耳。

若孩子患有鼻敏感或其他上呼吸道疾病,應留意孩子的聽覺。

避免頭或耳部受傷。

家長若發現子女有弱聽或耳病的徵兆,應盡快請教醫護人員,及早治理可防止問題惡化。

衞生署轄下的「學生健康服務中心」設有聽力檢查服務,家長若懷疑子女的聽力有問題,可在健康檢查時向醫護人員請教。

 

====

資料來源:衛生署學生保健服務
圖片來源:xframe.io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