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閱讀
【閱讀樂】親子共讀時 用書面語還是口語較好?
家長新聞 - 多元學習坊 2021-06-30 15:26:20

親子閱讀時,到底我們該「讀故事」還是「說故事」?前者用的就是我們常說的書面語,後者的做法則以口語為主。

共讀能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學會閱讀理解,同時也是學習新詞彙的時機,是提升語言能力的先決條件。

要決定閱讀方式前,大家可先理解Working Memory (工作記憶)的概念。這是短期記憶的一種,是其中一個解釋大腦記憶及運作的名詞,工作記憶的容量並不大,有如心中的小黑板,這記憶是用來計畫行為並執行,例如當進行心算時,就要用工作記憶把數字保留在大腦中小黑板才能運算。工作記憶強的孩子,對於書面語或口語閱讀的吸收,分別不大。但對於工作記憶稍遜的孩子,我們就要注意共讀時所運用的方法,有沒有阻礙孩子的吸收。



閱讀過程並不是由伴讀者(即我們)主導,而是要預留空間讓孩子發揮創意,做最天馬行空的想像。(圖片來源:https://xframe.io/)


工作記憶很重要
Jimenez和Saylor在2017年在美國發表了一個研究,想知道共讀時如何解釋詞彙,可以讓孩子語言能力及掌握詞彙的效果會更好。當中主要有兩種做法:第一是,在說故事時,不加以解釋當中的生字,在讀完故事後才解釋;第二種做法是,在故事當中就停下來解釋生字。這研究是針對幼稚園生,並在實驗時設定每個故事中有6個較深的生字給小朋友。


結果發現,不論在講故事時或講故事後才解釋生字,對小朋友了解故事內容並沒有影響。但對認識及理解新詞彚方面,講故事後才解釋的那一組學童,學習成效沒有影響;但對於講故事期間已作解釋詞彙的一組,學習效果卻因人而異。而當中最準確預測學習詞彙因素的,是孩子的工作記憶能力。簡而言之,工作記憶能力不佳的孩子,若家長在說故事時邊說邊解釋詞彙,他們對學習新詞彙的成效會顯著減低。

我們不要少看閱讀過程,對小孩子來說,閱讀時需要認知能力及理解能力,才能組織及明白箇中故事內容,這本已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若當中要加一項「認識及記憶新詞彙」,那麼就要取決於大腦中的小黑板還有沒有位置可存放新字。若孩子的黑板已滿,我們還要再加,就有機會顧此失彼,不單沒有學到新詞彙,更有機會令孩子覺得閱讀是一件累人的事。
 


「認識及記憶新詞彙」取決於小朋友大腦中的「小黑板」還有沒有位置可存放新字。
(圖片來源:https://xframe.io/)


所以,用甚麼方法閱讀,我們不妨先從了解孩子開始。若我們擔心孩子的工作記憶負荷,那就先與孩子專注看書或讀書,把學習詞彙的講解放在閱讀後,以免揠苗助長。


​理解故事VS理解語法
此外,美國教育家Rebecca Isbell也曾進行研究,比較Storytelling (說故事 —— 即用口語)與Story reading(讀故事 —— 即用書面語) 對語言發展的影響。這研究同樣是針對學前學童進行,經過3個多月的實驗,最重要的結果是,通過共讀,無論是說故事還是讀故事,孩子的語言能力都有所提升,尤其在口語表達方面 。

 


讀故事的小朋友,在運用複雜語言的能力則明顯增強。(圖片來源:https://xframe.io/)

那學習結果的分別在哪方面?

原來聽故事的一組小朋友,對故事理解及複述能力會較高,亦能準確帶出結局。而讀故事的小朋友,在運用複雜語言的能力則明顯增強。兩者各有千秋,所以Rebecca的結論是兩者交替出現,讓孩子對語言複雜性有所提升之餘,也強化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畢竟這兩點都是語文學習所必須。


​「聽說讀寫」口語 VS 書面語大比拼

  

口語

  • 因為口語與日常生活掛勾,易於帶來聯想,故讓人易於記憶。
     

書面語

  • 對背誦能力或工作記憶強的人來說,能從聽書面語故事而記住內容。

 

口語

  • 我們說故事時會傾向加入不同語氣語調,能加強孩子的說話及敘事能力。
     

書面語

  • 會傾向跟著書的內容朗讀,反而詞彙不及口語豐富。

讀 

口語

  • 在聽故事時,孩子傾向以圖像主導,對故事理解能力高。
     

書面語

  • 孩子在讀書時傾向以「文字主導」,會留意書中的文字內容。

口語

  • 因口語與書面語略有不同,句子結構會不及書面語完整。

書面語

  • 孩子能「我口寫我心」,遣詞造句能力會較佳,對將來的書寫及運用都有幫助。

 

閱讀該由興趣出發,對於初嘗閱讀的孩子,我認為以口語為佳,因為伴讀過程首要是有趣吸引。雖然這會較容易造成由故事中的圖畫主導,但運用圖像記憶,也的確能配合幼兒發展,以口語說故事,較容易加入生活例子及聯想,能提升認知能力。

當然,以書面語進行閱讀,能有效提升孩子認字及用詞能力,變相提升了小朋友的語言能力,尤其在文字方面。每個小朋友的工作記憶能力也略有不同,最不爭的事實只有一點:無論用口語還是書面語,只要我們願意伴讀,孩子的語文能力都有顯著提升

語文學習有多方面,口語與書面語伴讀,所針對的語文重點都有不同,若希望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有所長進,交替方式閱讀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最後當然別忘記,閱讀過程並不是由伴讀者(即我們)主導,而是要預留空間讓孩子發揮創意,做最天馬行空的想像。但願我們也能如此守護孩子心中的獨角獸。


====

撰文:吳凱霖女士(MS. BONNIE NG)

多元學習坊高級總監、幼兒教育專家、親職專欄作家。主修國際關係,成為母親後鑽研兒童與家庭教育。開設《Hello Bonnie國際親子台》與家長分享各地育兒經驗,著作包括《跟孩子說ok!— 釋放孩子的99種可能》、《口罩下的微笑》、多元互動情緒繪本系列《圓是手足情》、《寄居蟹的貝包》及《害羞的小松鼠》,並於不同報章及親子平台撰寫育兒專欄。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