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濕熱的夏日,又是踏入手足口病的高峰期。手足口病(英文為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但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也有機會受感染。《GRWTH日報》小編為大家搜集手足口病的相關資訊,包括其病徵、傳播途徑、治療及預防方法,讓大家對此傳染病有多一份了解,少一點擔憂。
手足口病的傳染途徑
- 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幼童,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病毒感染,大多由克沙奇病毒傳染而來(腸病毒的一種亞型),散播途徑主要為口沫接觸及空氣傳染,例如表面沾有病毒的門把、玩具、餐具、毛巾、地毯等。
手足口病的病徵可包括:
- 在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喉嚨痛和疲倦。
- 在發燒後的1至2天,口腔會出現疼痛的水疱。這些水泡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會形成潰瘍。潰瘍主要影響喉嚨、吊鐘、扁桃腺以及上顎,有時會影響舌頭和口腔的兩腮內側。
- 1至2天後,手掌及腳掌亦會出現不痕癢的紅疹,外形呈扁平或凸起狀,有時還會帶有小水泡。皮疹也可能會出現在膝蓋、肘部、臀部或生殖器。
- 部分手足口病患者,尤其是成年人,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或者只出現紅疹或口腔潰瘍等病徵。
- 手足口病患者在病發的第1個星期內最具傳染性。在症狀消退後的數天或數星期內,病毒可能仍留在患者體內。這意味著,患者在此期間仍然可將病毒傳染給他人。
手足口病的居家護理
病程短暫,通常一週內會痊癒,且少有併發症及復發發生。若病童沒有任何不適時,家長不必過於驚慌,可先觀察幾天;在照顧病患孩童時,可多加注意:
- 注意口腔疼痛及厭食的處理,多給予流質汲水份補充。
- 若出現高燒、哭鬧不安、嘔吐、呼吸急促、意識糢糊、抽筋、冒冷汗、嗜睡或過度驚嚇反應時,仍應迅速就醫診治,避免併發少見的腦膜腦炎及心肌炎等嚴重疾病。
- 診斷確定為手足口病的孩童應及時隔離,以杜絕此症的流行,隔離期約7至10天;並且對病患接觸的物品要進行消毒,以防止傳播。
注重個人衞生最要緊
- 要有效預防手足口病,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個人衞生,於接觸眼、鼻、口,更換尿片或如廁後及進食和處理食物前應用清水、梘液徹底洗手。
- 另外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
- 若感染手足口病,應以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布清理可見的污物,如鼻涕、嘔吐物等,並用1:4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鄰近各處,待15至30分鐘後再用水清洗和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消毒。
BioEm 防疫噴霧 100ml
====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