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生活
拆解冬至2大謎團:點解冬至大過年?年年冬至都係12月21號?
GRWTH日報小編 2020-12-21

今日(21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點擊收看「氣象冷知識」),冬至亦是北半球全年日晝最短的一天。但是你知道多少冬至的知識呢?包含冬至是每年幾月幾號,點解冬至大過年?在享受美味湯圓的同時,一起來揭開冬至的神秘面紗吧!
 

 

冬至的由來與故事

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的陰消陽長的轉捩點,以科學角度來說,冬至當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所以在北半球的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天的白日短暫,夜晚漫長;冬至過後,日照逐漸北移,白天漸長,黑夜逐短,這就是古人所稱的「 冬至一陽生」。

 

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太陽直射南迴歸線,也是北半球一天當中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圖片來源:天文台「氣象冷知識」截圖)

 

冬至之後白晝時間就會開始慢慢增加,因為「陽氣」會漸漸回升,便會以象徵「團圓、圓滿」的湯圓來迎接「陽氣」,藉著吃湯圓祈求凡事圓滿、闔家團圓。

 

冬至的湯圓俗稱「冬節圓」,有紅、白兩色,小巧而沒有包餡;因為冬至這天是晝夜長度「交接」的日子,紅白湯圓便也象徵了「陰陽交皆」。(網上圖片)

 

不過,在沒有科學概念的古代,是如何定義冬至來臨呢?周朝時,古人就觀察到每年日照長短有固定週期,日影最長的那一天就是冬至,後來就將當日視為迎接陽氣的日子,並且定為「一年之始」,也因此有「 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亦是冬至被稱「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一天的原因。

 

中國人向來重視冬至,可是今年受疫情影響,一家人未必可以聚首一堂,大吃一餐。(網上圖片)
 

冬至通常是幾月幾號?

2020年的冬至日期是12月21日,而2019年則是在12月22日,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說到傳統節日,大多數人都會下意識查閱農曆,不過你有發現每年的冬至日期通常都在國曆12月21日或22日嗎?其實,不只冬至,所有二十四節氣都是以「陽曆」來訂,因為古人也是根據中午太陽的位置,觀察仰角高定不同來訂定節氣,而由於地軸傾斜關係,所以陽曆的節氣日期會有1至2天的變動。

 

這也是為什麼去年和今年的冬至日期有所不同了,不只是一天的差異,有時冬至的日期還可能晚至國曆的12月23日;因為沒有固定在哪一天是冬至,所以如同清明節一樣被稱為「活節」。

 

至於冬至是農曆的幾月幾號?則因為冬至是根據太陽的運行而定,與農曆月份、日期以月亮圓缺制定不同,因此冬至沒有固定的農曆日期。 

 

====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影片來源:香港天文台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