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生活
【親子健康】回南天濕氣重人易攰 3款保健祛濕湯水推介
GRWTH日報小編 2021-03-15 14:41:45

3月過了一半,天氣漸見潮濕。打工仔或學生長期處於室內有冷氣地方,加上經常飲凍飲、吃生冷食物的話,以中醫角度來看,身體容易形成濕氣重,變得易攰,這時候便需要袪濕。

中醫學角度來看,「濕」主要分為內濕和外濕:內濕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臟生理功能失常、體內水分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狀態;外濕則指在多雨或潮濕氣候下,所引致的濕邪。「濕」亦與天氣有關,尤其在春天和夏秋之間。建議可參考以下3款祛濕湯水食譜,幫助排走體內濕氣之餘,亦有去水腫作用。


1. 扁豆粳粥湯
材料:炒白扁豆60克(或鮮扁豆120克)、粳米半杯、紅糖適量
做法:將白扁豆用溫水浸泡一夜,然後將泡好的白扁豆與粳米一同放入鍋中煮粥,放紅糖調勻即可。


白扁豆 (網上圖片)


2. 牛大力土伏苓粉葛豬骨湯
材料:牛大力4兩、土伏苓4兩、粉葛1件、赤小豆及扁豆1両、豬尾骨約50元、果皮2片及蜜棗4粒
做法:將牛大力、土伏苓及粉葛切好,用水沖洗幾次;蜜棗、赤小豆及扁豆浸洗;果皮浸軟刮囊;豬骨汆水;煲內加入約4公升水,然後加入果皮;待水滾後加入所有材料;用大火加蓋煲約30分鐘;最後之後轉慢火加蓋煲多2小時,和加鹽調味。

 


牛大力土伏苓粉葛 (網上圖片)
 

3. 清補涼
材料:淮山1両、龍眼肉1両、薏苡仁1両、玉竹9錢、茨實1両、沙參9錢、蓮子1両、百合1両、枸杞子1両、豬腹1/2斤
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湯煲中稍作浸泡;豬展汆水備用;在湯煲加入適量清水,以武火將水和藥材一同煮滾,然後加入豬展煮滾;最後轉用文火煲兩小時,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清補涼 (網上圖片)
 

====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