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生活
雞肉消費量年增 「病雞」料將加工變食材 你敢唔敢食?
Green Monday 2021-02-08 14:51:59

病從口入,你餐桌上的食物往往是病毒的來源!「美國全國雞肉協會」(National Chicken Council)去年3月向美國美國農業部(USDA)提出,要求允許為患有「家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的雞隻加工作食用用途,且並非僅針對「出口市場」,而是整體肉品市場。該協會表示目前科學證據顯示,此疾病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此修訂目前仍在美國農業部研擬階段,尚未正式通過。


 「家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家禽多種腫瘤性疾病的統稱,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所引起。普遍雞隻會接種疫苗,所以即使它們體內有所謂臨床病徵的「腫瘤」,一般人亦難以察覺。假若有關規定獲准修改,即是修例容許病雞、死雞只切去生瘤的部分,勍可以做成食用雞肉來圖利。而其實允許加工患有家禽白血病的雞隻供人類食用,根本與黑心肉無異!


飼料成本偏高及波動與美國雞肉生產一向息息相關,而作為最大雞肉產量國家的美國,面對第二、三大產地即巴西和中國等地的競爭,一旦有大規模感染必定對養雞界造成巨大影響。然而這不僅是單一國家的問題,亦是指向全球工業肉類和乳製業的毛病 ——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食安事故、環境污染,以至一再爆發大規模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禽流感、豬流感甚至瘋牛症。工業肉類只有一個原則:催谷動物生長、盡快屠宰動物,以任何必要的手段使利潤最大化。


 

人類對肉類的需求直接助長和推動了這個模式。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數據,世界雞肉消費量從2006年的7,195萬噸,增長到2018年的10,148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92%。曾有研究估計未來二十年,全球對動物性蛋白質的需求將增加35%,與其找「更好的肉」,倒不如從餐桌上出現的「病雞」作反思並認識植物為本食物,找出可持續的飲食模式和習慣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

想了解更多關於素食及環保的資訊,可以瀏覽Green Monday網頁或專頁:

點擊Green Monday網址 

點擊Green Monday Facebook專頁 

點擊Green Monday Instagram專頁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