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藝術
「停學鬆一鬆(六)」雙鹿石澗聽經典名曲《賽馬》及《Frozen II》插曲(附影片)
香港陶笛交流協會 Hong Kong Ocarina Exchange Association 2020-04-27 13:35:03

行山是會上癮的。以周詳的計劃加上臨場應變,以極限的體力讓自已穿山過嶺,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是離開城市進入山林的魅力所在。這次帶著兩個學員謙謙(十二歲)和凱凱(十一歲),花了十一個小時多完成了 《雙鹿石澗》半走。由於行澗危險性較高,特別邀請了有豐富野外經驗的朋友Ray哥哥帶我們走,讓我們順利完成壯舉。



雙鹿石澗是香港九大石澗之一,「半走」即是由大浪西灣入澗走到千絲瀑,登頂後離澗入山徑走到鯽魚湖,路程約10公里。其中攀爬25公尺高70度傾斜的千絲瀑是整個行程的精華所在,儘管不是難若登天,但對小朋友和我來說,仍然是前所未試的新挑戰。



在政府限聚令之下,我們一行四人不多不少,上午8時15分乘的士到達西灣亭。步行約半小時到達西灣村。看到第一家士多,在小朋友渴求的眼神攻勢下,Ray哥豪爽地請大家吃香滑山水豆腐花,讓我們以最佳狀態進入第一個目的地:大浪西灣。西灣水清沙幼,景觀開揚,雖然不是是次行程的主要目標,仍讓我們各人找到自己的樂子:Ray哥哥玩航拍、小朋友玩沙、我吹陶笛。







耍玩了半小時左右,再次起程,準備正式入澗。我們向海灘盡處的夾馬坑橋方向走去,經過小農莊,開始入澗。這時已沒有正式的路,我們沿狹窄的河岸石壁攀爬,對我們來說是小試牛刀。很快便到達第一個境點:四個水潭相連的「四疊潭」。第四個潭潭水甚深,還有十米高的垂直岩壁,很多人會在此玩跳岩,亦因而發生過奪命意外。我們安全至上,打打卡便繼續起行。





之後經過頗長的一段路程,在石澗上高高低低地攀爬。這比起走山徑好玩得多,小朋友們也沒有不耐煩,一直興致勃勃的覓路前進。




直至某一刻當我們一抬頭,發現前方聳立了一幅令人為之屏息的巨大岩壁,好像沒有盡頭的石澗終於戛然而止。這就是我們旅程要「打」的「大佬」-- 25公尺高,70度傾斜的「千絲瀑」。為什麼明明是瀑布,現在看來只是一塊峭壁?原來上游建了水壩,水量本已大減,加上連日天晴,水流更少。豪邁的「千絲瀑」變成只有弱弱的「一絲瀑」。儘管如此,充滿壓迫力的岩壁本身的已是難得一遇的奇境。





時近正午,石頭表面曬得滾燙。我們就在樹蔭下休息乘涼,Ray哥哥帶了煤氣爐燒開水泡茶給大家喝。在這千絲瀑下,我們吃飽了,拿陶笛出來吹吹玩玩,腳丫子泡在水中晃呀晃,喝著山泉泡浸的茉莉花茶,頓覺消暑解渴,身心靈都昇華到了另一個層次。謙謙和凱凱在千絲瀑前吹奏經典二胡名曲賽馬(按連結可收看影片),遙想風雨過後銀絲從天飛瀉,萬馬奔騰的雄偉景觀。我也在此吹奏了電影動畫《Frozen II》的插曲《All is Found》(按連結可收看影片),大家不妨欣賞一下吧!




吃飽玩夠收拾行裝,走近這「千絲瀑」壁便魚貫上攀。Ray哥先鋒,謙謙緊隨,我在凱凱身後殿後,手腳並用,未幾已登上壁頂。攀爬時專心向上還不覺,回頭一看才知驚,原本竹壁底的景物已縮成豆子般大小了。





千絲瀑頂是圓圓的「豬肚潭」。由於我們是「雙鹿石澗半走」,從這裏開始我們便離澗入山徑,準備踏上下半程的歸途。



總結來說雙鹿半走不是超高難度,但對於年紀更幼或是有畏高的小朋友來說並不適合,而且需要有經驗領隊和充足的準備。


地點:雙鹿石澗(半走)

時間:11小時(專業人士7小時)

難度:4.5(1最易,5最難)

路徑:在西灣亭出發行至鯽魚湖

參考:https://www.timhiking.com/blog.php?d=20180601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