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閱讀
[停課不停學]浪漫的沙畫藝術家 – 河魨魚(自然科學篇)
Wenno 2020-04-17 11:06:34

河魨魚,又名雞泡魚,俗稱氣鼓魚,體型細小,移動的速度亦不是很快,較容易成為其他海上捕食者的目標。因此,河魨魚有一個特別的自我防衛機制,當牠們受到威脅時就會把水吸入胃部,再豎起身上的刺來嚇退捕食者,或難於將牠們吞下;還有,部分種類的河魨魚更身懷劇毒,曾有人類吃了鮮味的河魨而身亡。


除了在自衛時身體膨脹這特性外,較鮮為人知的是河魨魚其實是浪漫的藝術家。



(圖片由筆者提供)


曾經有人在日本海底深處發現一些像麥田圈的圖案,經研究後發現是一條河魨魚為了求偶而製作的一幅作品。牠為了造出這個圓圈圖案,在海底不停重複繞圈,用魚鰭反覆堆沙,挖出凹槽,目的是吸引配偶來交配。凹槽越多,吸引力會越大,獲得交配的機會就會越高。雌性河魨魚看見圖案會被吸引過去,然後就會跟雄性的作者交配。牠們交配後會用圓圈的中心產卵,外面的凹槽會用作保護魚卵,避免海洋的衝擊。



(圖片由筆者提供)


因為沙雕圖案必須在潮汐到來前完成,身型細小的河魨魚必須不眠不休地工作,才能夠完成一幅美麗的作品。河魨魚日以繼夜地設計出每一個麥田圈,努力不懈地製造好每一個凹槽,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向河魨魚學習,藉參加一些視藝創作時,體會繪畫沙畫的意義,只需讓自己及別人一起欣賞創作過程便可,不需保留作品!


=======

撰文:彭智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