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生活
別讓垃圾食物成為孩子的最愛!
GRWTH日報小編 2020-04-15 11:44:37

長愈早、愈常讓孩子嘗試多種食物,孩子長大後越不容易挑食!


新書《兒童食物》(暫譯Kid FoodThe Challenge of Feeding Children in a Highly Processed World)中提出實用觀念和建議,在速食文化、加工食品盛行的時代,如何突圍,幫孩子從小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在多數美式餐廳,兒童餐充斥著最不健康的食物:雞塊烤起司三明治披薩薯條⋯⋯這些最常見的所謂「兒童食物」。


但並不是一直都是這樣的。在192030年代,餐廳曾經提供小顧客們營養的食物。當年設計兒童餐的目的,是鼓勵健康飲食。常見的兒童食物曾經包括水煮蛋、蔬菜湯、小羊排,甚至以甜豆、胡蘿蔔、蘆筍為主角的蔬菜盤。


隨著速食的普及,兒童餐的營養價值消失了。今天,許多家長和照顧者都以為就是要炸的、油的、甜的、重口味的,小孩才會喜歡。


書中也詳細記載了兒童餐的變化,並提出在速食文化中如何養育出健康的飲食者。作者貝蒂納·埃里雅斯·西格爾(Bettina Elias Siegel)是一位知名的食物作家,在本書中探討許多關於兒童飲食習慣的迷思。


例如,很多家長以為「小孩挑食也沒辦法」,但西格爾指出,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有一段時間不容易接受新食物,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還很弱小,而且在自然界中,苦味經常是有毒的表徵,因此很多哺乳動物的幼獸都對苦味很敏感,並且會本能拒絕帶苦味的食物例如蔬菜,人類幼兒也是如此。


這種對苦味的恐懼,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但這只是一個階段,就像長牙或夜奶一樣。家長愈早、愈常讓孩子嘗試多種食物,就能愈快幫助他們渡過這個階段,拓展他們的味覺,讓他們能接受各種健康的食物。若是因為孩子階段性挑食,就讓他從小大量吃加工食物,反而錯失了為孩子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時機,讓階段性挑食變成終身壞習慣。


還有很多家長對食育大環境感到絕望,覺得就算能在自己家裡健康飲食,對社會上的零食文化也無可奈何。


但是西格爾指出,家長其實可以用很多具體的手段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飲食大環境,例如,敦促政府立法限制垃圾食物廣告要求學校不要發零食當獎品、要求校隊不要給孩子喝能量飲料


而父母最不該做的一件事,就是放棄推動健康飲食,讓孩子吃零食和垃圾食物。面對挑食的孩子,更要塑造健康的飲食環境,持續提供多種多樣的食物,並相信孩子慢慢能接受更多的食物。研究顯示,要讓幼兒接受一種新食物,平均需要提供這種食物給孩子15次。


食品商知道這個階段對父母來說很艱難,因此趁虛而入,用各種方式企圖推銷垃圾食物。例如,某食品廣告中,一個孩子對著父母端上桌、健康營養的烤鮭魚做昏倒狀,下一個畫面,孩子看著父母端上灑滿起司的油炸塔可餅,笑逐顏開。


「食品商努力營造出『孩子就是喜歡吃垃圾食物』的印象,」西格爾提醒:「我們千萬不要落入這種陷阱。」


==========
原文轉載:親子天下《別讓垃圾食物成為孩子的最愛!》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