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體育
孩子運動夠不夠?
GRWTH日報小編 2019-10-09 11:29:19

在孩子的成長發展中,運動除了跑跑跳跳外,亦需要有系統地鍛鍊兒童的身體能力,包括肌力、耐力、平衡能力、柔韌度、協調能力及心肺功能等,以促進大肌肉及小肌肉發展。但不少家長都會疑問︰

-孩子才剛學走不久,需要做甚麼運動?

-甚麼動作對大肌肉、小肌肉發展有利?

-孩子一天應做運動多久?平日有體育課還額外需要多少時間?

-孩子已有一項體育訓練,例如足球、游泳,是不是已足夠?

-香港孩子很忙,忙上學、忙做功課、忙上興趣班,但健康的身體比甚麼都來得重要,最近孩子有做足運動嗎?

2.5-6歲要懂的基礎動作

兒童每個基本動作,都由身體各部分協調才能完成。因此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發展十分重要。大肌活動泛指步行、跑、跳、攀、爬、投、擲等動作。小肌肉活動泛指多動小手指的活動,例如:玩沙、叠積木、貼貼紙、剪紙等。在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可逐漸掌握不同的動作發展︰

Image Not Found

小提醒︰運動能力發展會隨個人發展狀況有所差異,如幼兒未能做到某些動作,可加以觀察,如情況未見改善,應諮詢有關專業人士。

學前兒童運動至少3小時

不同年齡階段需要的運動量都不同,衞生署建議學前兒童應:

  1. 每天分段進行並累積至少 180 分鐘(即 3 小時)的體能活動量
  2. 以日常體能活動為主進行不同類型和強度的活動,當中包括低等、中等和劇烈強度的活動。

Image Not Found

5-17 歲兒童及青少年運動至少1小時

至於5-17歲兒童及青少年,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

每天應當至少進行60分鐘中等強度到劇烈強度身體活動,身體活動超過60分鐘的身體活動對健康有正面的影響,每週至少應進行3次劇烈強度身體活動,包括強壯肌肉和骨骼的活動等。

但相信因逐漸面對更多的學業和課外活動,他們投放在運動方面的時間不斷減少。2017年「香港兒童健康調查」**指出︰香港6至12歲兒童平均每星期做運動2.9日,每次65分鐘,加上每星期80分鐘的體育堂,每星期運動量合共約268.5分鐘;相比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天應做至少60分鐘運動(每星期即420分鐘)低36%。

**香港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受菲仕蘭(香港)委託進行世界牛奶日2017「香港兒童健康調查」。

怕污糟不去公園

聖雅各福群會寶翠園幼稚園幼兒中心陳燕妮校長(下稱︰陳校長)認為,孩子「放電」是必須的,特別在幼稚園階段,是大小肌肉發展的黃金期,孩子在放電的同時,其實是在紮實日後的身體協調能力。

從事幼兒教育,加上自己有一子一女,陳校長分享︰「小孩子動起來不怕累,最怕沒有機會和時間動。記得有孩子剛入學玩學校的設施時,明顯變得膽怯,唔敢攀爬,老師觀察到大肌肉的活動係不足,然後跟家長溝通後,先發現小朋友未試過去公園玩,因為家長嫌污糟。」其實,孩子不怕跌倒、不怕污糟,怕跌倒、怕污糟的是家長。

運動,百利而無一害

「小朋友經常跌倒,亦有可能少做運動,導致體能不足,空間感認知低。」陳校長強調帶小朋友到公園或戶外運動很重要,因為不只是身體健康方面,對孩子的心理及社交都有很大的幫助。

身理方面︰多做運動能幫助孩子預防肥胖、提升免疫力,同時發展感官系統,空間感的認知,並提高安全意識。

心理方面︰運動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勇氣、意志力等,孩子在運動過程中會不斷嘗試及挑戰,並得到滿足感與成功感。

社交方面︰在運動期間孩子會加強溝通和表達能力,提升與人協作的能力,並且能遵守規則和尊重別人。

陳校長個案分享︰上面試班訓練自信?多運動已可以

曾經有家長覺得孩子不夠自信,不太敢面對人,升小面試在即,是不是上面試班較好?陳校長反而鼓勵家長多帶孩子到公園與其他孩子玩,並多做體能活動,孩子面對人的自信感自然會散發。多做運動的小孩,身體強壯地發展,站在人前的氣場令人感到充滿信心呢﹗

公園的限制 減低孩子體能活動的意欲

陳校長直言香港供孩子的玩樂設施有一定的限制,不少孩子會覺得公園不好玩,不夠刺激,沒有挑戰性。即使好玩,又會有很多人輪候,大大減低孩子體能活動的意欲。然而,在有限制的環境,家長和孩子是可以作出改變的。「帶個波、吹泡泡、捉迷藏、麻鷹捉雞仔、跳飛機……一樣可以和孩子玩得好開心,同時又能讓孩子大量釋放能量。」又或是尋找另一種能讓孩子「放電」的模式,如行山、露營、野餐、農莊體驗等。陳校長有感近年大眾親近大自然的風氣日盛,家長樂於帶孩子到大自然「放電」。「在草地上奔跑,孩子已經覺得很開心。」

Playhouse「放電」都一樣?

不少Playhouse提供大量的玩樂設施,其實都是給孩子訓練體能,同樣是家長的頭號選擇。不過陳校長希望家長選擇活動地點時能作出平衡,因為戶外擁有的陽光和新鮮空氣,是Playhouse無法提供的。而且孩子經常出入Playhouse,感染傳染病的風險較高。

爸媽孩子一起「動」

有些家長讓孩子參與運動項目往往希望一舉多得,如游泳、踢足球等,既讓孩子做運動,又可參加比賽得獎,然後升小面試更有利。於是集中某一運動項目,但陳校長希望家長明白,幼兒階段的孩子做的體能和運動講求的是均衡性,多種的嘗試更有利觀察孩子的性格。同時家長亦應多投入參與,與孩子一起動,才能令孩子更有興趣,更有意欲嘗試各種挑戰。

圖文轉載:M for Mother 孩子運動夠不夠?2-5歲每天運動至少3小時》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