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盛事
二月中的星期天,香港體壇一年一度的盛事『香港馬拉松』。它是一個國際級長跑賽事,吸引本地及世界的跑手參與賽事。正因如此,各大媒體網絡、社交媒體、電視及報章,都關注、報導賽事的資訊及盛況。筆者有幸參與其中,亦想在文章中,分享賽事前後感受。
由零開始往十公里
筆者多年前開始跑步目的只是為了減肥,跑步的時間及距離都好隨意。但當跑了約年半後,身體開始適應,跑的距離越來越長,由這時開始長跑成為了興趣。
開始長跑後兩年,膽粗粗報了人生首個十公里比賽【1】 。回想起比賽前當晚忐忑的心情,是原於賽前跑的里數不足而引起,在比賽當日,只是靠著熾熱的比賽氣氛,激起個人潛能,才能勉強完成賽事。這首次的經歷並沒有打擊心情,反而激起筆者長跑的熱誠,繼續參予不同的賽事,經過不少開心愉快的時光。
由十公里到半馬拉松
「人始終有好勝心,喜歡挑戰」,筆者又是一樣。基於以上因素,嘗試挑戰自己報半馬比賽,首兩次半馬比賽因經歷不幸經驗【2】 ,立時放棄任何報半馬比賽兩年。縱使沒有報半馬比賽,還有練習及報其他十公里比賽,這段休戰時間超過兩年多。
兩年後,再評估及思考下,定立了新的目標是「輕鬆及安全完成賽事」。於是,為能按這目標進發,必須加強了練習準備比賽。的確有了目標而作出訓練後。結果,半馬賽事成績都如筆者定目標 理想成績相近【3】 ,更肯定了練習需要付出的。
由半馬拉松到全馬拉松
完成半馬身邊朋友必然問「會否嘗試全馬?」,而筆者的回應是「考慮中」。原因是全馬體能要求、訓練量及方法都比半馬高很多。如用以往的練習模式,結果只會受傷。因此,筆者在前年頭給了自己的一年的「一千公里」的跑步里數,再在這年間參加不同的長度的比賽及長跑訓練班,從中吸收、累積經驗。最後,在去年九月決定報名報人生首次「香港馬拉松」全馬組比賽。
在比賽當日,筆者帶著愉快的心情迎戰42.195公里的馬拉松比賽。比賽前,筆者擔心有兩件事比賽過程中出現,一是「抽筋」,二是「撞牆【4】 」。結果,透過不同人的經驗及自己的跑速上的部署,好順利起步,過半程的距離,再到好多跑手擔心西隧上中環斜路,一步一步跑向維園終點。
完成賽事的感受
完成整個全馬賽事,筆者最大的得著是能享受一個世界級長跑比賽。更大的得著是學懂要完成馬拉松,要一步一步練習是沒有捷徑,這是由開始長跑到馬拉松所學到的一個錦囊。其次得著認識了不同的跑步朋友、或已認識只會有跑步才相遇的朋友。筆者的長跑學習未完的,今次只是一個小結,往後還有不同的學習可以與大家分享。盼望筆者的經歷可以鼓勵大家都嘗試參與長跑運動。
1.2005年渣打馬拉松。
2.兩次渣打馬拉松 一次在比賽前咳了一個月、一次在比賽前腳傷。
3.兩小時內完半馬賽事。
4.在三十公里後的體能下降身體的不適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