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筆者今年來到了一所中學擔任籃球隊的主教練。本年度,校方在籃球隊上投放了充足的資源,包括添置新的籃球及翻新整個籃球場,希望球隊能在學界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在各樣的設備齊全下,但最後在訓練情況或比賽成績,隊員的表現仍然未如理想。筆者作為教練確實是責無旁貸,在多個月來的觀察,發現到教練與球員間的互信是直接影響球員的運動表現。
磨合期的階段
換了新教練,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只有數名球員出席。按當時的人數,根本不足以參加學界比賽。球員對教練的不信任導致訓練成果大大降低,他們覺得教練安排的訓練很無聊,因此訓練時亦求奇馬虎了事。最令筆者感到氣憤的是,在一次的友誼賽中,全隊球員足足遲了半個小時才到達比賽場地。在比賽過程中,他們亦不按著教練的部署去做。
轉捩點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互相認識,藉著不同時間與球員作私下的交談,進一步去了解他們打籃球的狀況,及他們入球隊的目標。筆者開始跟球員建立了更深的關係。不只是教練與球員的關係,而是朋友的關係。有部分球員在練習後,會主動向教練詢問他們有甚麼地方可以改進,及他們在球隊可以擔當甚麼角色。
當筆者教導了他們一個新進攻模式的時候,他們一開始時不明白為何要這樣做,但他們願意踏出第一步,認真地跟著指示去做。在一次的實戰中,他們跟著戰術去做並成功得到好多分數。自此以後,之後每一次的訓練,他們都全心全意去聽從筆者的吩咐盡力去做。慢慢他們在比賽中得到很明顯的進步和突破。
總結
作為球員要完全相信教練,儘管可能一開始時不明白訓練目的,但只要全心盡力去做,最終便能看到果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