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體育
教練札記(四)-莫忘初心
深籃體育會 2019-08-09 12:49:17

康體、歷奇教練的孤單,傾訴求出路

筆者在不同場合中與多位康體、歷奇教練傾談時,大家都提及教學上的辛酸。事實上在香港搞活動,主要以的一位教練主理,一人(One Man Band)形式作訓練,教練的工作一方面包含傳授技術(知識),另一方面關顧學員(情意),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上不斷付出而欠缺輸入,長久的工作壓力會感到枯歇及失去教學動力。面對這情況教練怎樣處理及尋找出路?筆者在下文與大家分享。

教學平衡,滋潤枯歇

教練為求生計原故需要教授不同的學員,工作繁忙形成休息與進修時間都不足,各體育總會都關注這點,都要求註冊教練有學習時數。如有關山野的教練都需要申報進修時數或參與相關總會的工作坊。教練們因上文所提的原因都不願意參加,亦有教練們認為本身的知識夠用,不想學習新知識。這想法不是不正確,我們可以從另一角度想下進修對教練有什麼好處?進修課或工作坊可以在的過程中幫助教練重新檢視教學或作其他教練交流時間。以此方式幫教練在知識層面的輸入絕對是一個較理想的方。因此,筆者建議不論幾忙碌都參加進修課或工作坊對教練有絕對是好處多於壞處。

莫忘初衷,重拾動力

進修或工作坊縱使幫助教練在教學上的出入平衡。當感受上失去動力及熱誠時又如何處理?可以嘗試用【What Why How】 作為問題檢示自己的情況,問題如下:我現正做什麼?點解從事這份工作?怎樣可以改變?以上問題可以得到好多答應,總結來看都是回到初心這點,說來好像陳腔舊調毫無新意,的確是最有效從拾動力的方法。

用自己的昔日的經歷作例子:起初在工作的地方都滿腔熱誠在帶領不同活動,隨著不斷失敗或被其他工作打擾,開始失去了對工作及人的關愛與熱誠,每次的帶領活動好像機械式的,欠缺了開初帶領活動希望幫助年青的心。

後來,參加了一個工作坊,有幸與一位長輩傾談,與他分享現時工作的心態。他沒有好多的回應,他只叫的我寫下或畫下現在的心情再與他分享。在整日的工作坊有一段時間可以靜下來處理這事,我就把握機會寫下了當時的心情。

難以忘記是我當日寫的最多是『亂』字,我再與長輩分享是他回應是為何會『亂』?起初會有這問題嗎?我回應起初工作不太忙所以不亂,長輩再回答工作量不會令你亂,只是你已放下了起初的熱誠。我再想現在我已經完全當了帶領活動是工作,一切都是重複去做。再回到工作地方,我嘗試用初心處理每件事,的確出來的果效不同了,重要是同事與受眾是好看到分別。

這次的經歷不單幫助了我離開陰霾,又鼓勵我與有同樣困難的人分享。經歷過這經驗後,更確定失去動力與熱誠可以用這方法去處理,另加建立人際網絡的支援會更好的果效。說到底教練都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不在將自己的感受感情放到最低。偶到任何問題時可以多點與人分享,辦法總比困難多!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