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健康
【親子健康】近視矯正就夠?近視控制才是治本之道
愛視美眼鏡 Eye's Mate Optical 2021-07-15 11:27:09

「小朋友近視睇唔清楚黑板點算好? 」好多家長都會帶子女去配副近視眼鏡,以為睇得番清楚就OK。其實,這做法只啱咗一半!
 


傳統的近視眼鏡只能矯正視力,小朋友的近視度數好大機會繼續加深。以目前的統計,亞洲兒童平均每年加深約75-100度(1),而且年紀越小,加深速度越快。以一個 6 歲開始有 100 度近視的兒童為例,配戴傳統近視眼鏡,到17歲
時就好有可能達到700度的深近視
(2) ,對眼睛健康做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研究顯示,近視會增加成年後患上各種眼病的風險,且度數越深,風險越高。常見的眼病包括 :
 

  1. 白內障 – 雖然多數老年人都會有白內障的情況,但深近視往往令白內障提早發生(3)。 300度近視的人患白內障風險會較沒有近視的人高兩倍; 600度以上更高出5.5倍。
     
  2. 青光眼 – 暫時未知確實成因,但研究發現只要有近視,無論深淺,都會令風險增加2-3倍(4)
     
  3. 視網膜脫落和近視性黃斑病 –  都是可致盲的嚴重眼疾。600度以上的深近視令患病的風險增加20和40倍(5)

 



控制近視
不少家長有個錯覺 ––「深近視唔緊要,大個做矯視手術就冇事」,其實這是誤解!
近視是由於眼球過長所致,度數越深代表眼球越被拉長,導致患上各種眼病的風險增加。矯視手術只是改變眼角膜的弧度以矯正視力,眼球不會因而縮短,所以健康風險其實並沒有降低,家長切勿因誤解而忽視深近視的嚴重性。
故此,當子女患上近視,單單「矯正」其實並不足夠,我們需要更主動、更有效的方式去「控制」,避免長大後變成深近視。



 

何謂近視控制? 「近視控制」並非醫治或減少近視度數 (目前亦沒有方法可以做到),而是指利用特別設計的方法,減慢兒童近視加深速度,令最終近視度數降低,長遠保障兒童眼睛健康。

經臨床研究證實可有效控制近視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包括:非侵入性的近視控制眼鏡片侵入性的阿托品滴眼藥水多焦點隱形眼鏡角膜塑形鏡 (ortho-k)。

不同的方法各有優點和缺點,成效亦各有差異,控制率由約30% 到最新以「星環設計」的Stellest 星趣控近視控制鏡片,可延緩近視加深平均達67%。 
 


採以星環設計的依視路近視控制鏡片
 



引用相同的例子,一個6歲100度近視的兒童,配戴傳統近視眼鏡,17歲時度數好有可能加深到700度(2) ;但若配戴有效率67%的近視控制鏡片,度數則有機會少於300度,大大降低日後患眼疾的風險。
 

「咁應該幾時開始和選擇哪種近視控制方法? 」 - 由於兒童年紀越小,近視加深速度越快,因此應盡早至子女一出現近視時就開始控制。而近視控制眼鏡最安全易用,是一般5-16歲兒童的首選; 但對於活躍好動、年紀較大的青少年,隱形眼鏡或角膜塑形鏡則會較方做運動。家長可尋求視光師專業意見,為子女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夏日尊享兒童近視控制套裝_依視路Essilor星趣控鏡片

 

====

註:

  1. An Annual Rate of Myopic Progression Model for Asian children, ARVO Annul Meeting Abstract  |   April 2014https://bhvi.org/myopia-calculator-resources/
     
  2. Jeon S, Kim H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cataract surgery in highly myopic Koreans. Korean J Ophthalmol. 2011 Apr;25(2):84-9. doi: 10.3341/kjo.2011.25.2.84. Epub 2011 Mar 11. PMID: 21461219; PMCID: PMC3060398.
     
  3. Marcus MW, de Vries MM, Jonoy Montolio FG, Jansonius NM. Myopia as a risk factor for open-angle glauc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phthalmology 2011, 118(10):1989-1994.
     
  4. Flitcroft DI.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retinal, opt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myopia aetiology. 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 2012,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