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手騎行達到一定水平,平路維持每小時40公里已不是難事。不過,談到上坡,一定比平路來得吃力。到底上坡騎行有什麼技巧?如何能減少消耗體力,兼同時保持應有的速度?
準備爬坡
進入坡道前的一段路,先把齒盤調整至較重腳,習慣及適應重腳踩踏,同時,以重腳踩踏可以讓我們短暫加速,為上坡提供動力。盡可能在平路上發力一段,以確保有足夠動能協助我們適應之後的上坡路段。
這時候,謹記正常上坡的策略,並專注於檔位調控及速度控制,調節呼吸、心跳,確保我們將平日熟習的速度、齒比組合拿出來。
上坡途中
當加速「衝」上了斜坡,向前的動力會漸漸減少,然後消失,接著而來的是上坡那漫長辛苦吃力的感覺。
首先要把檔位調輕,確保我們在上坡時車子的穩定性,保持持續向前的動力。
當雙腳開始感到疲累、開始繃緊,代表要再換成較輕的檔位,才能輕鬆地轉動腳踏。
這時要注重的不是速度,而是穩定性及體能,避免在過程中出現吃力、肌肉用力過度等情況。
準備攻頂
當上坡路段只剩下最後 10% 左右,我們可以稍微加重檔位,而且維持同樣的高轉速,進行攻頂。
這時候是較難熬的,前進需要更多動力。這時要保持信念,謹記攻頂完成後,下坡路段的快感。
攻頂成功,下坡途中
當我們咬緊牙關,攻頂成功,終於可以稍稍放鬆。
到了下坡路段,單車的自然加速度會使我們的踩踏更輕鬆,我們可以順著加速的下坡路段進行踩踏,不用花費巨大氣力,也可以達到不錯的速度。
要注意,一旦因下坡加速過快,出現「踩空」情況,應稍稍調高檔位,避免「踩空」。
假若我們在調到高檔位後,還是發現「踩空」情況出現,可以先作休息,因為我們用力踩踏也不會為車子提供額外動力。
我們應該保留體力,讓肌肉稍作休息,等待到了平路再發力。當然,我們也要保持警覺,因為在高速下坡的途中,不論在轉向、剎車,以及應對突發狀況時,也需要更高技巧,以避免意外發生。
====
整理:《GRWTH日報》
圖片來源: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