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親子
【精神健康】兒童抑鬱症3大成因
家家輔友 FammateHK 2020-12-28 11:27:47

在香港這個步伐急促又壓力大的都市,抑鬱症對成年人而言,見怪不怪,甚至有人本身是病患者,又或身邊的朋友正在面對情緒病的問題;但兒童及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在社會上的關注度並不大,而當中,以兒童抑鬱症的問題尤為嚴重。

 

相對成人而言,兒童抑鬱症的病癥比較難發現,很多時候家長可能認為小朋友只是在鬧情緒或發脾氣,因此忽略了不少症狀,譬如小朋友食慾或體重的增加、易累或失眠、緊張、對事物失去興趣、行動緩慢、難以集中或專注力下降、身體出現不適、無故的情緒波動等,其實都有可能是抑鬱症的症狀。很多時候,我們只會認為可能是小朋友不想上學或「扭計」,又或視他們為「未定性」、「唔乖」和「整古做怪」,因而輕忽了情緒上可能出現的問題。

 

夫婦之間出現爭吵,小朋友即使沒有作出即時反應,但對他們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圖片來源:pexels.com)
 

兒童抑鬱症的成因

當中抑鬱症的成因可分為遺傳環境生理三大因素。

如果父母曾患抑鬱症,應該加以注意小朋友的情緒,因為家族遺傳因素會增加下一代患上情緒病可能性。

至於環境因素,最常見的是一些突發性的問題,如父母離異、生病、家庭糾紛和學業壓力等。許多時候夫婦之間出現爭吵,小朋友即使沒有作出即時反應,但對他們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而所累積下來的不安穩情緒會衍生情緒問題。

最後,生理的因素通常是指青少年在青春期荷爾蒙分泌的改變。


 

當留意子女不同階段的情緒變化

在嬰兒期間,父母應要注意分離焦慮的處理,例如寶寶跟媽媽的分離時會感到不開心,或出現不願意吃奶、對環境感到焦慮或退縮、睡眠質素變差的情況,這些對小朋友體格上的發育會造成問題。

 

子女踏進幼稚園或小學的初期,面對環境、社交、學習等轉變,或可能感到壓力而構成抑鬱症。(圖片來源:pexels.com)

 

踏進幼稚園或小學的初期,小朋友需要適應環境轉變、友儕間的社交關係、學習成績等所帶來的壓力,這些都容易構成抑鬱症。所以,家長要經常注意小朋友有沒有不願意上學、變得性格孤僻、又或成績突然下降的情況。

 

到了青少年階段,子女相對不會直接顯露內心真實的情緒,但如果家長發現他們出現突然反叛、社交或生活習慣突然改變,這時就要多加注意,因為此年紀的子女比兒童時間較容易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例如濫藥、吸煙、吸毒、自殺等。

 

 

給家長的小貼士

最後,家長只要花多些時間和小朋友溝通,做一個有威嚴的父母,同時又是子女的好朋友。鼓勵子女多分享自己的心事,多鼓勵他們結交朋友,盡量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避免在他們面前爭執,都可以大大減低小朋友患上抑鬱症的機會。

疫情期間,小朋友不像以往能常常跟朋友或同學見面,多了時間留在家中,少了社交的情況下,他們更易產生負面情緒。所以父母在這段時間宜加以關注他們和給予適當的指導。即使小朋友患上抑鬱症,只要及時給予適當的指引和治療,也可以及早回復心理健康,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家家輔友

連結網站 
連結Facebook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