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WTH 日報 才華配對 走進社區
下載APP
單車
小心駕駛!單車手常見13種損傷
GRWTH日報小編 2021-07-29 14:41:40

單車選手經常進行高強度訓練,體能、肌肉等方面負荷大;同時,經常進行高強度重覆性動作,身體容易因為過勞而面對更大、更嚴重受傷的可能。以下為單車選手常見的損傷:


1 膝蓋受傷
踩單車是強化膝蓋的鍛煉,醫生也推介膝蓋不好的人用單車機來進行鍛煉。這是因為踩單車對膝蓋基本不承受任何壓迫,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受到外力的衝擊,其伸展幅度也是在膝蓋的正常活動範圍內。不過研究顯示,如果騎行人士操作不當,膝蓋也會受傷。踩單車兩個小時,膝蓋大約需彎曲1萬次,若動作、姿勢不當,便容易對膝蓋構成損傷。

解決方法:把坐墊調整到合適的高度,避免踩踏動作因遷就不合適的坐墊而改變,從而對膝蓋構成影響。建議進行單車踩踏練習時穿上卡鞋,更正踩踏方式,保護膝蓋。
 

2 腰痛
如果很長時間沒有進行中高強度的騎行,抑或不適應越野單車,你有可能會感到腰痛,甚至有機會一直延伸到腿部。

解決方法:可以考慮為坐騎加上避震,有助於減輕腰部的痛感。
 

3 頸痛
如果長時間騎行,期間頸部可能會感到繃緊,頸部肌肉會感到酸痛,這種情況在踩單車過程中也是常見的。

解決方法檢查踩單車的姿勢是否正確,並加以矯正。如果我們身體伸直,而背部弓起,會使頸部肌肉維持在繃緊狀態。另外,注意手把握法,不要用力緊握手把。在騎行時保持放鬆上身,確保身體的靈活性。如果痛狀持續不消,則需要找尋求醫生的協助。
 

皮膚擦傷
皮膚擦傷是最常見的受傷,並不嚴重。可是我們不能輕看擦傷後的傷口護理,一旦灰塵,沙粒和其它異物進入傷口,處理不當,有機會導致傷口感染。

解決方法:把擦傷的地方豎起來,有助止血。清洗、消毒傷口,並保持傷口位置的清潔。
 

5 曬傷
曬傷緣於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之下,因而導致皮膚損傷和發炎。曬傷後,皮膚會發紅、爆裂、脫皮,嚴重的更會感到灼熱,甚至起水泡。

解決方法:於長期騎行前,在身體外露部份塗防曬霜或穿長袖衣服、手袖等等。倘若曬傷,可以沖水降溫,使用冰敷、蘆薈等護理產品,保持傷口清潔,以及避免再度在陽光下曝曬。


6 眼睛
在高速騎行的過程中,有機會有雜物進入眼睛,例如沙石、塵土、泥漿、昆蟲等等。或者在陽光下因強光照射眼睛出現不適狀況。嚴重的更會有眼紅等徵狀。

解決方法:使用太陽眼鏡或風鏡,抵擋外來的沙石等雜物,也可以讓我們整體騎行體驗更好。


7 骨折
骨折就是骨頭折斷,其症狀包括腫痛,不能活動。對單車手來說,最容易骨折的部位是鎖骨!

解決方法:萬一遇上骨折,在專業醫療人員抵達前,照顧好受傷的車手,不要讓傷者移動,免傷口再受任何撞擊。如果有流血情況,可以進行簡單止血,但不要讓傷口處受壓。

 

8 肋部劇痛
肋部劇痛主要是由於橫隔膜從肋骨下面向上拉動時受傷而引起。

解決方法:踩單車時,不要彎著背把重心前傾,趴在車上騎行,要挺直後背,讓橫隔膜流出足夠活動空間。另外,運動前要進行熱身。騎行速度要量力而行,以身體可以承受的強度進行訓練,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出現肋部劇痛出現。

9 中暑
當人體能量調節機制出現問題,不能以排汗調節體溫,便有機會導致體溫過高,引玫中暑。中暑症狀包括發熱、皮膚乾燥、頭疼、頭暈、口渴等。

解決方法:把中暑者抬到陰涼地方休息,脫去外衣,用冷水為患者降溫。如果病人比較清醒,每十分鐘給他喝一次鹽水,以補充水分及鹽分。

 

10 拉傷 / 扭傷
當關節突然過度伸展,超出正常活動範圍,就會引致韌帶受傷。韌帶纖維撕裂,會引起疼痛,並使關節難以發力。如果韌帶完全斷開,要盡快求醫。

解決方法:冰敷後用繃帶包紮,可以消腫,減少內出血,甚至可以減低炎症出現的機會。另外我們可以利用超聲波進行物理治療或運動治療。適當幅度地活動受傷部位亦有助於康復,並能避免肌肉萎縮與僵硬。

11 手腕和手
踩單車時,如果騎行時伸直雙手,手把握得太緊,會使手腕和手承受更多反饋,因而感到疼痛。

解決方法:透過安裝避震,減低單車在經過不平的路面時帶來的反饋。另外,騎行時謹記戴單車手套,必要時可以考慮更換單車手套,加厚的軟墊部分可以減輕震蕩造成的反饋。此外,亦可以檢查踩單車的姿勢和車架大小和各種比例,避免因為車架、單車的各種比例與使用者身體不配合而以錯誤的騎行姿勢遷就。

12 跟腱 
跟腱位於腳腕後部,跟腱疼痛,代表座椅高度有需要調校。當座位高度太高,我們必須踮著腳尖蹬腿前行,長時間地使腳掌處於崩緊狀態,引起疼痛。

解決方法:調整坐墊的高度,騎單車時腳掌和腳踝成直角;平衡車則確保腳掌及地,保持正確姿勢前行。

13 背部
背部疼痛通常是由不正確的騎姿引起的。

正確的騎行姿勢應是背部微微拱起,髖關節與肩部不應向下塌陷。保持這個姿勢,在遇上不平的路面時,路面的反饋會讓我們背部拱起更多。反而一旦我們騎行時保持背部塌陷,遇上不平的路面時,反饋會令背部更加下陷,有機會引起嚴重的脊椎疼痛。

許多人在騎行時,一旦遇上背痛,會將手把調更高,直至一個高度,讓脊柱保持挺直。這個姿勢其實不奏效,因為當我們在崎嶇不平的路面上騎行時,挺直的脊柱不能提供緩衝效果,路面的反饋會擠壓脊椎關節,有機會使背部的疼痛加劇。

解決方法:選擇合適尺寸的單車,注意騎行姿勢,千萬不要為了遷就單車尺寸而錯誤地改變騎行姿勢。背部疼痛往往由不正確的騎姿引起。注意背部的拱起程度,避免姿勢錯誤而引起的疼痛。
 

====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圖片來源:互聯網

 


 

打開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