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大眾幾乎長時間配戴口罩。近期不少口罩廠商推出各種色彩繽紛的口罩吸引大眾目光,為疫情下的生活添加樂趣,但美麗背後是否隱藏有害物質?防菌功效又如何?台灣消基會於12月份針對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大賣場、連鎖藥妝店和電商平台購買20件口罩樣品,檢測重金屬鉛、鎘、六價鉻、鎳、砷、汞和部分偶氮染料,以及游離甲醛、塑化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並測試口罩的PM2.5過濾效率,換算成「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結果發現,市售口罩品質參差不齊。
(圖片來源:消基會)
口罩表面含鉛恐捐兒童發育
由於彩色口罩的染色劑和彩繪印刷可能含有重金屬,因此消基會也檢驗了口罩包括鉛、鎘、鉻、銻的殘留,其中鎘、鉻及銻都沒有檢出,但是有3件樣品的外層部位檢出「鉛」,含量為6〜11mg/kg。分別是:
- 南六醫用口罩(未滅菌)- 全黒款
- 美德醫用口罩(未滅菌)- 嘿嘿黑
- 丰荷一般醫用口罩(未滅菌)- 兒童紅線聖誕紅
鉛對於身體多種器官會造成傷害,尤其影響發育中的兒童最大,有機會影響中樞神經發育。如果想要避免,專家認為家長宜選購素色口罩而避免選用紅、黃等鮮色物料的口罩。
口罩含VOC恐刺激眼睛、皮膚
台灣消基會亦測試出20件口罩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結果只有1件沒有測到VOC,其他19件都測到1~9種常見的VOC,每件樣品平均測到4種VOC。揮發性有機物(VOC)經常存在於紡織品、皮革、塑料及黏著劑等產品中,釋出的VOC主要為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及醛類等,長時間吸入可能會有頭暈、噁心、呼吸困難及刺激,嚴重的話可能造成中樞神經系統、肝腎、肺部與胎兒病變。
若口罩含有重金屬,透過手部或口部接觸,都可能不慎吃到,恐怕危害健康,尤其學校仍要求孩童全天配戴口罩,可能吸入各種揮發性有機物,或是不慎反戴,長時間讓含鉛材質的口罩接觸口部,可能將鉛吃下肚,因而影響健康。
使用口罩4招自保法
至於一般消費者該如何自保?
- 購買時應選用標示完整的商品。
- 彩色口罩在製程上若有使用染料,消費者對染料安全有疑慮,建議優先選購白、藍、綠等內層為無色的產品。
- 使用後要廢棄的口罩屬於一般垃圾,消費者應確實分類丟棄,勿成為環境負擔。
- 新購入的口罩若以塑膠袋密封,可以先拿出幾片,在空氣中擺放一陣子,使VOC得以揮發,亦須儘快使用完畢。
====
資料來源:康健《3件含鉛、6件防護力堪慮!消基會檢測20種口罩結果出爐,4招自保》
